你是否在很多瞬间,觉得自己不重要、不被爱、没价值?那么你便有很大的可能有CPTSD!
你所遭受的伤害都是真实发生的,有人看见,并且理解这份痛苦。
“心悦读”丛书《重新开始的勇气:复杂性创伤幸存者疗愈手册》用专业的技巧能够帮你重新开始——
本文摘编自《重新开始的勇气》
有删减
你可能很熟悉PTSD,近来可能也听说了不少关于CPTSD的消息。本章将探讨什么是CPTSD,以及它与PTSD 有何区别。CPTSD 的症状似乎很难用心理学领域中的老式标准(主要由男性主导)去理解。身为一名心理治疗师,同时也身为一名经历过创伤的女性,我为此感到很痛心。拥有创伤经历,会让人很难弄明白应该如何表达自己、保护自己,以及如何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此外,我也希望通过这本书表达心理学界正在发生的变化——CPTSD 越来越受关注就是证据——你的挣扎有人看在眼里,它们很普遍,也能够被理解。此外,尽管你面临的挑战很艰难,但我们有办法让你获得更多掌控感,从而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甚至重新找回你被创伤所夺走的那部分生活。
我们将从本章出发,踏上走出复杂性创伤的疗愈之旅,理解什么是CPTSD、它可能对你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理解你自身和你的感受、想法和心态——这是改变创伤反应及其相关模式和影响的第一步。
什么是
CPTSD
当你经历了一两件独立的创伤事件,或是给你带来难以应对的心理压力的事件后,就会产生“经典”或者传统意义上的PTSD。然而,复杂性创伤指的是人在一生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所有创伤事件。许多患有CPTSD 的人都在童年时遭受过虐待或其他不良体验。所谓虐待性体验,不仅包括人们一想到虐待就会联想到的遭遇,比如身体伤害和性虐待,还包括照料者利用自身权力进行的情感操控,或是有些人提及的背叛创伤(Betrayal Trauma)。例如父母管教孩子的方式是羞辱孩子,甚至从孩子的痛苦中获得快乐——当你信任、需要的人在明知有更好的做法时,仍然对你做出伤害行为,背叛创伤就发生了。其他有可能导致CPTSD 的不良或痛苦童年经历,还包括严重的忽视、家庭成员遭遇重大变故、照料者有自杀或家暴倾向(或两者兼有)等。
患有CPTSD 的人往往会反复经历暴力、创伤或其他极端事件,这些事件大多始于童年,其影响通常会一直蔓延到成年后的生活中。这种蔓延目前已获得了广泛的重视与研究,简要说来,如果你有创伤史,则更有可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处于受害者的位置。
以往我们对复杂性创伤不够重视,也缺乏了解。多年以来,经历复杂性创伤的人总被告知患有人格障碍,特别是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简称BPD)。这种处理方式会带来一些问题。拥有复杂性创伤的人知道,人格障碍的诊断并不符合他们的自身情况,因为这意味着那些原本只是面对创伤的反应,却被看作他们人格上的问题——这只会令情况雪上加霜。此外,给CPTSD 贴上人格障碍的标签也是一种侮辱,因为这么做否定了创伤幸存者惊人的心理韧性。要知道,应对机制和应对压力的方式通常都是环境的产物,而不是人自身有何问题。
疗愈不仅需要自我反思,还要注意觉察与不太为你着想的人相处时的一贯模式。为了详细说明这一点,让我们来听听一位来访者的感悟。他花了很多时间思考自己的生活和困境,他告诉我:“我知道有些事情问题在我,我做事有时可能激怒了别人。但我也知道这个问题不是我一手造成的,身边的人也有责任。在我的生活中,有些人会对我进行情感操控,不怎么把我当一回事。现在我的态度是,我不仅要处理好自己的问题,也要分清楚哪些事我可以忍,哪些事不能忍。”换言之,人们有时会突然发现生活中有人在虐待自己。
我们相信,经历过复杂性创伤的人可以好起来,也能够好起来,但这一切始于实事求是的精确诊断,而非随意地将其进行病态化处理。这项工作尽管进展缓慢,却正在缓步得到落实。尽管最新的第五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5)尚未收录CPTSD,但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第11 版《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1)中已经明确定义了CPTSD 的诊断标准。近年来,许多心理学家、医生和其他心理健康工作者也都开始深度理解创伤给人带来的终身影响——然而,在这种转变彻底到来之前,我们无疑是有负于来访者的。
你或许就曾遇到过这种情况,心理健康专家没能对你的情况做出恰当的判断。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创伤不是由一两段独立的创伤经历所造成的,而是源于最本质的人际关系(拥有或曾经拥有的依恋)。这些关系通常是你在童年或成年后建立的长期关系,它们塑造了你与他人(还有你自己)的互动方式。这其中也有值得你庆幸的地方,那就是人际关系既可以伤害人,也可以疗愈人。
请让这本手册成为你疗愈之旅的开始。它可以帮助你应对你所经历的复杂性创伤,以及你感受到的焦虑、恐惧和愤怒,让你能够开始与他人、与自己建立起更牢固的关系,从中获得真正的支持。
CPTSD
和身份盗窃
复杂性创伤的核心,与人的身份认同息息相关。人在童年时期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这点似乎不言自明,要是你没有感受到关怀,那就说明你所在的环境并不理想。创伤和其他负面体验会使人无法专注地和自己的内在建立联结。这意味着,不曾反复经历创伤的成人和患有CPTSD 的成人,将体验截然不同的世界。在通常情况下,没有CPTSD 困扰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能决定自己要过怎样的成年生活。他们可能更容易和各式各样的人和睦相处,不会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并可以毫无畏惧地进入一段关系。一般来说,他们能辨别什么样的关系是有害无益的,察觉其中不对劲的地方,纵使艰难也能抽身离去,尽管这对他们而言同样是痛苦的。
归根结底,两者的区别在于对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抱有多少自信。如果我们能清楚地认识自己,就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采取行动进行自我照顾。然而,创伤会让人丧失相信直觉的能力,而这只是创伤剥夺身份认同的一种方式。
创伤始于童年,其间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如何应对各式各样的情绪,区分什么是自己的想法、什么是他人的想法或感受。如果环境不能让孩子感到安全,他可能就无法完成这几个基本方面的学习。创伤循环会从多方面影响他的自我意识,图1 展示了这个循环过程。阅读本节时,请评估哪些内容可能对你有用。
图1 展示了身份认同和自我意识深受围绕在其周围的所有因素的影响。不安全的童年环境以及成年后可能经历的其他创伤事件会引发恐惧,而恐惧会进一步导致过度警觉——即高度关注周围发生的事情和自以为可能存在的危险。在创伤事件自身特质和CPTSD 高压的双重作用下,另一个合理而常见的结果便是愤怒。恐惧和愤怒所带来的重压往往又与强烈的焦虑感相关,进一步可能导致解离——这是一种心理上的崩溃或割裂,使人很难感觉到连贯(Coherent)的自我意识——进而触发或恶化整个创伤循环。
最终,童年创伤和反复的虐待性体验令人心生畏惧,如果不设法应对,这种畏惧便永远不会消失。恐惧有很多表现形式。有时,它主要反映在躯体上,通常表现为身体疾病,而慢性压力和身体过度警觉带来的生理影响会加重病情。恐惧也会体现在心理上,比如焦虑、焦虑反刍和恐慌发作时的极度焦虑。有时,我们用过度警觉来掩盖内心的恐惧,倾向于关注外界,持续追踪周围环境发生的一切。焦虑甚至也能引发解离,即在面对压力事件时,断开与自己内心的连接(解离尤为可怕,我会在后文详细探讨)。
人们在经历复杂性创伤所留下的恐惧后,会发展出多种应对机制。有些人在童年和成年时期都反复经历了不良体验,他们可能会非常关注别人的想法和感受。其实,关注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并非没有益处,它们能帮助我们理解他人,那是同理心的根源所在。它们也能成为我们职业生涯的助力之一。想想看,要是医生、护士、律师和心理治疗师都能努力地去了解需要他们帮助的人的想法,那该有多好!即使只是发型师,如果他能理解你,你也会忍不住想和他多聊两句吧。
不过,如果你深受复杂性创伤的折磨,可能就会过分关注他人。你可能会花大把时间去琢磨别人脑子里的想法,而弄不清楚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是创伤进行身份盗窃的一种方式——如果你一味关注别人想从你这儿得到什么,创伤就会剥夺你做自己的机会,让你无法成为你本可以成为的模样。当你沮丧或失望的时候,这种情况可能还会变本加厉,让你越发执着于关注他人,这将导致你在一段关系出现问题时无法好好照顾自己。这些事情会阻碍你建立强大而连贯的身份认同。简而言之,创伤会致使我们过分专注于他人和恐惧,无法思考我们是谁,以及想成为怎样的人。
《重新开始的勇气:
复杂性创伤幸存者疗愈手册》
作者 [美]塔玛拉·麦克林托克·格林伯格
译者 李倩
内容简介
所谓CPTSD,即“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它描述了那些经历了长期、重复或多次创伤事件的人所经历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事件可能包括童年虐待、战争、长期虐待性关系等。CPTSD已经在心理学和心理治疗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许多临床医生和心理治疗师开始使用这一概念来更好地理解和治疗复杂性创伤幸存者。越来越多备受痛苦折磨的人们终于发现,自己痛苦的根源其实有迹可循。
[美]塔玛拉·麦克林托克·格林伯格,临床心理学家,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精神病学志愿临床教授(VCP)。专业方向包括护理、健康心理学、心理动力学心理学、女性问题和创伤。
李倩,青年译者,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持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译有多部心理学大众和学术读物,如《习得性无助:论抑郁、发展与死亡》、《成瘾的深渊:大脑暗藏的致命诱惑》等。另译有人文图书《唯有书籍:读书、藏书及有关书的一切》等。
上一篇:西藏纳木错开湖 共赴文旅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