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张海波教授团队将通过【抗癌有道】专栏,定期推送肿瘤防治最新进展以及相关科普知识。欢迎持续关注!
本期作者
外科手术是目前唯一有可能根治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但手术成功并非终点,千万不要认为做了手术就高枕无忧了,术后随访就像一位“隐形守护者”,在早期发现复发、转移或第二原发肿瘤中起着关键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不同类型肺癌患者术后该如何科学安排随访。
PART.01
原位癌:低风险也要“精准监控”
对于原位癌患者来说,手术就像一场“彻底清扫战”,术后复发风险总体较低,长期预后良好。但每年一次的全身健康检查是标配,尤其是胸部CT必不可少。当然,有吸烟史或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需格外注意,可适当增加检查频率。比如,原本每年一次的CT,可调整为每半年一次,同时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如CEA、NSE等),全方位捕捉潜在风险。
PART.02
IA期(RO切除后):把握复发“前3年关键期”
ⅠA期患者术后复发有两个特点:一是集中在术后3年内,二是胸部为最常见复发部位,其次是脑、骨骼和肾上腺。这就像敌人可能在“家门口”(胸部)或“远方”(脑、骨)悄悄埋伏,需要我们重点设防。
影像学检查:每年1次CT,若发现肺部结节,可通过动态观察结节大小、密度变化判断是否复发。
脑转移监测:术后每1-2年做一次头颅MRI,特别是有头痛、头晕等症状时,需及时检查。
高危患者的特殊待遇:如果肿瘤存在不良生长方式、气腔播散(STAS)等高危因素,建议将随访频率提高至每6-12个月一次,就像给“高危地带”加设一道“警戒线”。
PART.03
IB~Ⅲ期EGFR突变阳性(靶向治疗后):跟着药物“节奏”调整随访
EGFR突变患者就像拥有了一把“精准武器”(靶向药),但这把武器的“守护期”和“风险期”需要特别关注:
术后前3年规律用药时,复发风险较低,可每6-12个月随访一次;停药后(第4-5年)复发风险上升,需每3-6个月检查一次,重点关注胸部CT和头颅MRI。此外,靶向药的副作用(如皮疹、肝功能异常)多在用药第1年出现,随访时需同步监测不良反应,让治疗更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近期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阿美替尼用于具有EGFR突变阳性NSCLC成人患者切除术后的辅助治疗。本次获批正是基于ARTS研究结果,在随访2年多的时间下降低了约83%的疾病复发风险,2年的复发转移率仅在10%左右,这也是首个获批用于这类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国产药物。
PART.04
IB~Ⅲ期ALK融合阳性(靶向治疗后):“前松后紧”防复发
ALK融合阳性患者被称为“钻石突变”群体,阿来替尼的辅助治疗能显著降低复发风险(2年无复发率93.8%)。但停药后,复发风险可能“卷土重来”:
治疗期(2年内):每6-12个月随访一次,重点查胸部CT和肝肾功能(药物可能影响肝脏)。
停药后:每3-6个月随访,尤其关注脑和肝转移(ALK突变患者易发生远处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不吸烟的ALK患者预后可能更差,随访时需更“走心”,比如增加肿瘤标志物检测频率。
PART.05
非驱动基因突变患者:“强化前2年,拉长至3年”
对于没有EGFR/ALK突变的患者,术后可能需要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这类患者的复发高峰集中在术后2年内,而新辅助+术后辅助的“夹心治疗”模式可将高峰延长至3年:
单纯术后辅助治疗者:前2年每3-6个月随访,包括CT、肿瘤标志物、头颅MRI等;第3-5年每6-12个月一次。
夹心治疗者:前3年每3-6个月随访,严密监控胸部、脑、肝等部位,就像给复发风险设一道“三重关卡”。
PART.06
随访的“隐藏技能”:不止查复发,更要管生活
随访不只是做检查,更是一场“健康管理课”:
中医药治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配合中药治疗可以有效减少一些抗肿瘤治疗的副反应,同时有望降低复发转移的几率。
症状自查:教会患者观察咳嗽、咯血、胸痛、头痛等异常信号,出现时及时就医。
生活方式干预:劝诫吸烟患者戒烟(吸烟会增加复发风险),指导康复锻炼(如腹式呼吸、步行训练),提升免疫力。
心理支持:肺癌患者术后易出现焦虑、抑郁,随访时可通过问卷筛查心理问题,必要时转介心理科。
PART.07
总结:随访是“个性化定制”,不是“一刀切”
从原位癌到Ⅲ期患者,从靶向治疗到免疫联合治疗,每个患者的随访方案都是“私人订制”。关键记住三点:
1. 按分期和基因状态“对号入座”:不同分期、是否有驱动突变,随访频率和重点不同。
2.抓住复发高峰期:多数患者的复发发生在术后前3年,高危人群需“高频次、多维度”监测。
3.医患配合是关键:医生根据指南和个体情况制定方案,患者按时随访、及时反馈症状,才能让随访真正成为“生命的护航员”。
肺癌术后的每一次随访,都是对生命的一次“复诊”。科学规划,精准监控,我们就能在与肺癌的“持久战”中,牢牢掌握主动权。记住,手术是“战斗”的开始,随访才是“胜利”的延续!最后欢迎对肺癌术后随访仍有疑问的朋友来到广东省中医院肿瘤门诊咨询就诊。
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
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广东省中医药局重点专科、广东省卫健委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更是卫生部首批“全国规范化疼痛治疗示范病房”建设单位。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鼻咽癌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世中联整合肿瘤副理事长单位,南方整合肿瘤防治联盟理事长单位。
恶性肿瘤辨证论治与精准治疗研究团队深耕于肿瘤中西医综合治疗及改善生存质量研究领域,在恶性肿瘤针药结合减毒增效及康复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主持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内的国家级课题10余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在JAMA Oncology、Science advances、JNCCN、Lung Cancer、中医杂志等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出版专著12部(含1部英文专著)。
大德路总院肿瘤科出诊一览表(西区门诊4楼)
初审 | 王军飞
审核 | 张靓雯
审定 | 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