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保健科的医生,我经常被问到:“怎样才能保持健康,少生病?”其实,答案并不复杂——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这两件事看似简单,却是健康的基石。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它们的重要性。
◀
1. 好好吃饭:营养是健康的根本
▶
我们常说“病从口入”,但反过来,“健康也从口入”。饮食直接影响免疫力、代谢功能和慢性病风险。
关键原则:
✅ 均衡饮食——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一不可。
✅ 控制食量——避免暴饮暴食,每餐七分饱更健康。
✅ 减少加工食品——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物会增加慢性病风险。
✅ 规律进食——定时吃饭,避免饥一顿饱一顿,有助于稳定血糖和代谢。
小贴士:试试“彩虹饮食法”,每天吃不同颜色的蔬果,确保营养多样化!
◀
2. 好好睡觉:睡眠是最好的“天然药物”
▶
睡眠不仅仅是休息,更是身体修复、免疫调节和记忆巩固的关键时期。长期睡眠不足会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抑郁症的风险。
关键原则:
✅ 保证睡眠时间——成年人建议每天睡7-9小时,儿童和青少年需要更多。
✅ 规律作息——固定入睡和起床时间,帮助稳定生物钟。
✅ 优化睡眠环境——保持卧室黑暗、安静、凉爽,床垫和枕头要舒适。
✅ 睡前放松——避免蓝光(手机、电脑)、咖啡因和剧烈运动,可以试试阅读或冥想。
小贴士:如果长期失眠或睡眠质量差,建议咨询睡眠专科医生,排查睡眠呼吸暂停、不宁腿综合征等问题。
吃饭 + 睡觉 = 健康组合拳
饮食和睡眠并非孤立存在,它们相互影响:
吃得好,睡得香:富含色氨酸(如牛奶、坚果)的食物有助于合成褪黑素,改善睡眠。
睡得好,代谢强:睡眠不足会导致饥饿激素紊乱,让人更容易暴饮暴食。
总结:想要健康少生病?从今天开始,认真对待每一顿饭,重视每一晚的睡眠。坚持这两件事,您的身体会感谢你!
供 稿
保健科 李国光
责任编辑
杭 冬
审 核
顾 镭 任喜荣
专家团队简介
李国光
李国光:主治医师,硕士(在读),2019年-2022年在北京大学回龙观临床医学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参与多项科研、药物临床试验。中国性学会性医学分会青年委员、性心理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精神学分会科普组成员,聊城市基层医疗协会专家组成员。
门诊时间:周二、周日(顾镭工作室)
王春燕
王春燕:中医执业医师、高级针灸师、中医预防调理师、健康管理师。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长期从事中医工作二十余年。曾荣获“聊城市中医药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擅长:不寐、郁病(焦虑、抑郁等)、中风及中风后遗症、咳嗽、发热、痹症(腰腿疼痛、四肢麻木,骨质增生等)以及脾胃疾病、皮肤疾患(湿疹、顽癣等)的中药调理治疗。
门诊时间:周二全天(中医科门诊)
王贝贝
王贝贝:副主任医师,中医硕士,内科学心身疾病专业,中医科副主任,五行针灸师。临床工作10余年,立足经典,擅针药结合治疗多种心身疾病,如失眠、焦虑、抑郁、更年期综合征等。
门诊时间:周三全天(中医科门诊)
院内特邀专家
顾镭
顾镭: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中国医院协会康复医疗机构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精神病学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委员、山东省催眠治疗专委会常务委员。擅长于抑郁症、失眠症、睡眠障碍、焦虑症、周身疼痛不适、消化饮食问题、青少年心理及学习问题、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更年期精神障碍等疾病的治疗。
门诊时间:周一、周三全天(顾镭工作室)
张洪乐
张洪乐: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中国老年与老年医学学会睡眠技术专委会委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睡眠障碍专委会委员,发表论文多篇,参与《临床睡眠障碍学》等书籍的编著。曾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睡眠医学中心进修一年,擅长于失眠症(睡眠浅、早醒、多梦、噩梦)、发作性睡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常见焦虑状态、抑郁状态、躯体化障碍等相关睡眠障碍等疾患诊治。
门诊时间:周三(健康睡眠门诊)
(单击图片可查看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