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钦元先生,经过两年的与癌症的顽强斗争,最终在2019年不幸在美国去世,享年72岁。他的病因是肺癌。
最初,楼先生只是感到喉咙有些不适,除了咳嗽,其他症状似乎都没有明显变化。于是他并未过于担心,反而认为通过增强锻炼来改善身体状况,可能有助于减轻咳嗽,甚至尝试了更多的运动来增强肺部功能。
然而,尽管楼先生加大了锻炼的力度,咳嗽的症状却越来越严重。最终,一位医生朋友的劝告迫使楼钦元去医院做了检查。检查结果让他惊愕——他被诊断为肺癌。原来这几个月来挥之不去的咳嗽,竟是癌性咳嗽的表现。
为了抗癌,楼钦元选择了前往美国,在世界领先的癌症治疗机构——休斯顿的安德森癌症中心,开始了他的抗癌之旅。
楼钦元,年约70岁,早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90年代初赴美从事医学研究,后来成为美国公民。2017年,他在杭州授课时,最初仅感觉到轻微的喉咙不适,偶尔咳嗽几声,但并不严重,咳出痰后常常感觉喉咙畅快,所以也未曾在意,仍照常上课。
然而,症状渐渐加重,楼钦元发现自己讲话时往往需要先咳一阵。除了这些,身体并无其他异常。他依旧选择通过运动来“强身健体”,以为咳嗽会因此自然消失。他曾在烈日下爬山、跑步、打篮球等,进行着各种高强度的锻炼,但情况并未得到缓解,咳嗽反而更加严重。到了九月初,他终于在朋友的建议下去做了胸部CT,结果显示左肺有少量积液,右肺疑似有炎症,心包也有少量积液。
医生给他开了抗生素,治疗一周后,虽然痰液减少了,但咳嗽没有明显改善。楼钦元记得,那时他的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指标正常,排除了急性气管炎等炎症的可能,但左肺积液的来源依然不明。
楼钦元并不吸烟、不喝酒,且身体一直比较健康,怎么也未曾想到这背后竟是肿瘤的隐匿威胁。一个月后,咳嗽依旧没有好转,反而愈加严重。在医生朋友的坚持下,他再次去了医院,做了新的CT,结果发现左肺积液加重,肺门处的阴影也在增大,肿瘤标志物指标飙升,最终诊断为肺癌,癌胚抗原(CEA)是正常值的六倍多。楼钦元终于意识到,自己所经历的咳嗽其实是肺癌引起的。
这时,楼钦元的儿子因父亲未曾重视早期症状,深感愧疚与痛心。他告诫父亲,尽早治疗肺癌的治愈率更高,但到了晚期,治愈的机会微乎其微。尽管如此,楼钦元依然决定全力治疗,儿子也将其带回美国。
在儿子工作的俄勒冈州医院,楼钦元接受了进一步检查。医生发现左胸腔积液中含有肺癌细胞,最终确诊为非小细胞腺癌。为了排除脑转移,医生还为楼钦元做了脑部核磁共振,结果显示脑部未发生转移。然而,PET-CT扫描发现,癌细胞已扩散至胸部淋巴结、肺门、肝脏和右盆腔。
楼钦元被转至全球顶级的安德森癌症中心,那里进一步确诊了其癌细胞中存在RET基因突变。基于这一突变,医生建议使用美国FDA批准的免疫治疗药物K药,该药对晚期肺癌患者有显著疗效。
K药在美国的治疗费用非常昂贵,每针2.5万美元,而楼钦元由于符合条件,仅需支付2000美元的自负部分。然而,尽管K药的效果令人期待,楼钦元在接受了三次治疗后,病情却突然急转直下,出现了严重的间质性肺炎。他的体重下降,出现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医生决定停止使用K药,并开始为他进行其他治疗。
楼钦元接受了新的靶向药物治疗。经过多次尝试不同疗法后,最终选择了LOXO-292,这是一种针对RET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尽管治疗过程中有过一些波折,包括药物副作用和肺炎复发,但他依旧坚持不懈。后来,他进入了Blu-667临床试验,这款药物与LOXO-292相似。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楼钦元的病情有所缓解。
然而,好景不长,楼钦元的心脏再次出现问题,导致他暂停了药物治疗。尽管如此,他的病情逐渐好转,部分肿瘤组织被咳出,并且检查显示这些组织是癌性组织。
尽管在几个月后,楼钦元的病情有所好转,但他依然面临着很多健康问题,肺部的转移性肿块仍然存在。到了2019年初,他的病情再次急剧恶化,肿瘤迅速增大,身体逐渐衰弱,癌细胞也扩散到了大脑。最终,他在接受了几次放疗后,于2019年2月15日因病情恶化不治去世,享年72岁。
楼钦元与癌症的抗争虽然结束,但他的经历引发了人们对癌症早期诊断与治疗的重视。肺癌的高发率以及有效治疗手段的缺乏,仍是当前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