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9日至20日,“机遇中国·活力山东”国际摄影季——世界百位摄影大师走进齐鲁大地第二季活动第三站走进枣庄。这座兼具历史厚重感与现代创新力的城市,以台儿庄古城的运河文化、滕州博物馆的千年瑰宝,以及工业转型的生动实践,成为国际摄影大师镜头下的焦点,向世界展现枣庄的文化底蕴与发展活力。
此次活动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际传播局、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FIAP)支持,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共山东省委外事委员会办公室、山东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中国办事处共同主办。来自20余个国家的摄影大师继首站菏泽后,深入枣庄台儿庄、滕州等地,用光影记录这座城市的古今交融之美。
台儿庄古城:运河畔的历史与光影交响
19日,摄影团队走进台儿庄古城。这座因运河而兴的“中华古水城”,以目前留存的明清建筑群和多元文化交融的独特风貌,吸引着摄影师们的目光。漫步于青石板铺就的街巷,摄影师们被五行码头的历史韵味所震撼。这座清代古运河畔的繁华码头,如今虽褪去商船往来的喧嚣,却在镜头下展现出静谧的沧桑之美。站在这里,仿佛能触摸到运河文化的脉搏,倾听每一块砖石诉说的往昔辉煌。
台儿庄古城以其荟萃南北的民居建筑风格,被誉为“中国古建文化的露天博物馆”。横跨古运河的步云桥,始建于明天启年间,历经数百年风雨,桥身镌刻的福建泉州石雕与浙江东阳木雕仍栩栩如生。北侧浮雕以西汉萧望之“学优则仕”的典故为题材,南侧则刻画北宋穆桂英“艺精报国”的传奇,辅以道家八宝纹饰,将传统哲学、历史与艺术凝练于方寸之间。摄影大师们或俯身仰拍桥体细节,或拍摄全景,用镜头诠释这座古桥承载的文化密码。
古城的人文魅力不止于建筑。安澜岛上的南观音堂,因传说周文王百子降生于此,得名“百子庙”。昔日每逢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庙会人潮如织,锣鼓喧天;而今虽盛况稍敛,但大殿的肃穆庄严、古树的虬枝盘结,让摄影师们驻足良久。他们以光影为笔,记录下民俗信仰在时光流逝中的生生不息。
当夜幕低垂,古城悄然换装——飞檐翘角在暖黄灯光的勾勒下,与河面潋滟的倒影交相辉映,宛如一幅流动的《清明上河图》。摄影团队从西门出发,沿参将署、至尊桥、远波桥一路拍摄,长曝光镜头中,古桥的轮廓与星辉般的灯火交织,定格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摩纳哥艺术摄影协会主席保罗 ·莫斯蒂感叹:“台儿庄确实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古城,无论是水上泛舟,还是打铁花,我都认为这是一座值得一游的古城,它承载着重要的精神内涵,我们虽然不是中国人,也能在这里深切感受到这份独特的东方神韵”。
滕州博物馆:千年文物与光影的对话
20日,摄影团队转战滕州博物馆,聚焦馆内青铜器、陶瓷、铜镜与玉器等主题展厅,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作为鲁南地区重要的文化地标,滕州博物馆以“青铜为魂、陶瓷为脉、玉器为韵”,全景式展现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的文明演进。馆内主题展厅中,青铜厅尤为瞩目——商周时期的鼎、编钟、编磬等礼器,印证了滕州“三国五邑”的历史地位。在青铜厅,商周时期的鼎、编钟、编磬等文物令摄影师们惊叹不已。代表政权象征的青铜鼎,纹饰繁复、器型庄重;司马楙编钟上的铭文清晰可见,仿佛回荡着千年前的祭祀乐章。
陶瓷厅内,北辛文化的红陶壶、商周原始青瓷罍、唐宋“南青北白”瓷器串联起一部东方陶瓷史诗。摄影师们以侧逆光突出釉面的温润质感,用俯拍展现器物的整体造型。它们的色彩与形态充满生命力,将千年前的盛唐遗风尽致展现。
铜镜厅与玉器厅同样成为创作热点。战国时期的铭文镜、唐代的瑞兽葡萄镜,以及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玉璇玑,在摄影师的镜头下焕发新生,展现着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文化生命力。
以影像为媒 讲好枣庄故事
“机遇中国·活力山东”国际摄影季通过镜头语言,将枣庄的运河文化、文物瑰宝与工业新貌推向世界。未来,这些作品将成为全球观众了解枣庄的窗口,助力齐鲁文化国际传播。枣庄之行,让世界看到了一座城市如何以文化为魂、以创新为帆,在历史长河中破浪前行。摄影团队下一站将走进临沂,继续用光影书写山东大地的活力篇章。
下一篇:一趟荣昌行 尽兴又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