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28天吃同一款鸡腿饭,瘦了10多斤!”近日,浙江一位小伙的减肥经历在社交平台刷屏,成为网友口中“自律典范”与“极端饮食”的双重代名词。
据媒体报道,这位小伙每日光顾同一家餐馆,点餐时总不忘叮嘱老板“米饭减半、青菜加倍”。
拿到餐盒后,他有一套固定流程:先撕掉鸡腿上的皮——因鸡皮脂肪含量高,被他视为减肥“头号敌人”;接着把青菜挑出来吃光,利用膳食纤维的饱腹感压制食欲;
最后只吃半份米饭,严格控制碳水摄入。去皮鸡腿成了他的主要蛋白质来源,既扛饿又避免代谢率下降。
网友对此反应两极:有人调侃“失去鸡皮的鸡腿就像失去灵魂”,也有人佩服他的毅力,直言“重点就是控制量!”。
营养专家却泼来冷水:短期减重或许有效,但长期单一饮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去皮鸡腿虽低脂高蛋白,却无法提供维生素C、B族等必需营养素,免疫力下降、便秘风险陡增。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鸡腿饭减肥法”背后暗藏个体差异陷阱。有人代谢率高,靠调整饮食就能快速掉秤;但对高蛋白不耐受的人群,可能引发消化不良。
某位网友现身说法:“7个月不吃主食瘦了10斤,结果发烧两次,免疫力崩了!”
专家强调,科学减重需兼顾饮食多样性与运动,例如搭配全谷物、鱼类和深色蔬菜,而非押注单一食材。
事件背后折射出公众对“捷径减肥”的焦虑。社交媒体上,“鸡腿饭=瘦身公式”的简化思维蔓延,甚至催生效仿潮。
然而,健康减重的本质绝非短期数字游戏。正如网友戏谑:“瘦10斤的尽头可能是医院,也可能是反弹,但科学饮食的尽头一定是健康。”
小伙撕去的何止是鸡皮?更是现代人面对生活压力时,对健康常识的粗暴剥离——就像《黄帝内经》早警示的“五谷为养”被压缩成碳水恐惧,老祖宗“治未病”的智慧沦为电子秤上的数字游戏。
网友戏言“失去鸡皮如失耶路撒冷”,可真正失守的是我们对身体的本真认知。苏东坡千年前就悟透“口腹之欲,何穷之有”,而今人却把吃饭异化为热量加减法。
那些跟风效仿者像极了邯郸学步的古人,只看见“28天瘦十斤”的捷径,却忘了《庄子》所言“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健康从来是终身修行,哪有什么一键瘦身?
真正的自律从不是与食物为敌,而是学会像《吕氏春秋》里“流水不腐”般,让营养与运动自然流转。
(注:以上内容基于网络公开信息整理,仅供参考,具体细节以官方通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