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品尝期!太湖甜度超标~
创始人
2025-05-24 11:00:29
0

“长是江南逢此日,满林烟雨熟枇杷”

古人诚不欺我!

小满一过

太湖边的枇杷已缀满枝头

尝一颗,甜度“超标”~

已进入最佳品尝期

这不,一到周末

前来“尝鲜”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

小鱼贴心提醒:

采摘旺季不扎堆

错峰出行很重要

这份《枇杷采摘出行指南》请收好!

据往年数据推算,枇杷季高峰期间东山镇日均游客在车流量3万余左右,人流量8.5万左右,金庭镇日均车流量达3.5万,人流量达10万

东山镇环山公路和镇区道路多为双向单车道,通行条件有限。在枇杷采摘旺季,大量游客涌入。因此建议市民错峰出行,避开周末高峰,同时充分利用导航,规划好路线,避开拥堵路段,并服从现场值勤人员指挥,有条件的尽量选择公交等绿色交通工具出行。

市区自驾进东山

1、姑苏、相城方向:友新快速路→吴中大道→东山大道

2、园区方向:吴东快速路→南湖快速路→吴中大道→东山大道

3、新区方向:中环西线→东山大道

4、吴江方向:东太湖路→滨湖大道

5、度假区方向:环太湖大道

市区自驾进金庭

1、姑苏、相城方向:北环快速路→太湖大道→舟山路→孙武路→渔洋山隧道→太湖大桥

2、苏州工业园区方向:南环快速路→苏福快速路→中环西线→子胥快速路→蒯祥路→环太湖大道→太湖大桥

3、苏州高新区方向:太湖大道→舟山路→孙武路→渔洋山隧道→太湖大桥

4、吴江方向:孙武路→渔洋山隧道→太湖大桥

5、吴中方向:孙武路→蒯祥路→环太湖大道→太湖大桥

此外,为了方便吃货们尝鲜

姑苏区设置了17处、22个

自产自销疏导亭

全天候对外开放

新鲜上市的太湖本地枇杷

大家在疏导亭就能买到哦

枇杷还没吃够?

太湖杨梅已经在“憋大招”了!

金庭镇杨梅

金庭镇种植杨梅7000余亩 ,栽培历史已有1000多年,主要品种有乌梅、浪荡子和东魁 。目前,果园里的杨梅已崭露青涩模样,再过不久,颜色便会由青转红,个头也会大不少。

一起来看看最新长势吧

乌梅

“乌梅种”是当家品种,种植面积与产量约占总体的85%以上。果形大,深紫黑色,果肉厚实,香甜多汁。

浪荡子

“浪荡子” 是西山岛特有的优质杨梅品种,曾在历年优质水果评比中屡获金奖。因果柄特长、果实随风飘动得名,比其他品种更耐贮存。

东魁

“东魁”则是近年来引进的新品种,另外还有大叶细蒂、早红紫条、白杨梅等小众品种。

据悉

今年金庭镇的杨梅属小年份

前期光照、温度适宜

目前长势良好

按照往年惯例

乌梅上市时间6月上旬10-15号

晚熟品种浪荡子和东魁

6月20号以后上市

东山镇杨梅

东山镇是全国著名的杨梅产区,目前全镇共有杨梅栽培面积4500余亩,主要分布在杨湾、碧螺、莫厘、陆巷等山区村。苏州年龄最大的“杨梅王”就在东山镇的陆巷村,树龄已有300多岁,如今每年还保持着很高的产量。

东山镇的细蒂杨梅分大叶细蒂与小叶细蒂,熟透的果实呈深浓的紫黑色,又称“乌紫杨梅”,果形圆润,托在掌心沉甸甸的,指甲轻掐便渗出绛紫色汁液。果肉细腻,汁多味甜

太湖物产丰富

蓝莓、奈李 也将在6月上市

快和朋友家人们计划好出行时间

一起尝尽太湖的甜~

来源:吴中公安、东山镇、金庭镇

编辑:小 鱼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特朗普政府与哈佛“争斗”升级,... 据央视新闻消息,过去两天,特朗普政府与美国哈佛大学的争斗又升级。哈佛大学23日再次起诉特朗普政府,指...
维生素C是蓝莓的4倍 吃它好处... 又到了吃桑葚的时候,紫黑透亮的小果子,成熟后酸甜可口、丰满多汁,吃法颇多。可洗干净后直接生吃,还能榨...
宛如诗画的九寨沟,翠海奇观究竟... 九寨沟凭借其独特的地质形态、丰富的水域景观、珍稀的动植物资源以及四季变换的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盘点全国各个省市油条的做法 油条,作为中国早餐界的“扛把子”,以其外酥内软、百搭多变的特点,在各地衍生出千姿百态的吃法与做法。从...
第二届青海国家公园主题公益嘉年... 活动现场。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陆广涛 摄 青海日报融媒体5月24日讯(记者 陆广涛)5月23日,第二...
美国制造的iPhone,多少钱... 美国制造的 iPhone 价格因型号、存储容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以较新的 iPhone 14 系列为...
原创 经... 每年夏天,防湿都是养生重点之一。 夏天天气炎热且降雨频繁,外界环境变得又闷又湿。我们的身体在这样的环...
尼克斯肉搏失效再折一阵 步行者... 东决G2开打前,尼克斯要调整的事项其实挺多。 首先,在经历了G1被翻盘的噩梦后,队员们都需要心理上的...
原创 既...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如此经历:身体有时候会感觉发冷,但有时候又会发热,而对于这样的症状,其实在中医...
盘点全国各个省市油条的做法(二... 油条作为中国早餐的“万能配角”,在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中不断焕发新意。从云南的稀豆粉油条到贵州的折耳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