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闹钟响起,不少人第一件事就是喝水,有人泡上一杯蜂蜜水 “润肠排毒”,还有人特意冲调淡盐水 “补充电解质”。大家都深信,这一杯水喝下去,既能 “稀释黏稠的血液”,又能把身体毒素一扫而空,甚至还能防脑梗。
晨起一杯水对预防脑梗究竟有多大作用?我们习以为常的喝水方式,会不会暗藏健康陷阱?预防脑梗还要注意哪些?
01
晨起一杯水,
对脑梗预防有多大作用?
经过一夜睡眠,人体因呼吸、出汗等生理活动流失水分,血液在晨起时会变得相对黏稠,血小板更易聚集形成血栓,增加脑梗风险。此时饮用约 150 - 200 毫升温开水,能快速补充水分,稀释血液黏稠度,降低血小板聚集概率,让血流更顺畅,从而减少脑血管堵塞隐患。
02
这些常见的
“晨起饮水误区”可能伤身
1.喝太多、喝太猛
晨起时,人体处于缺水状态,但一下子喝太多水并非好事。短时间内大量饮水,易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损害心脏和肾脏功能。建议饮用 150 - 200 毫升温开水,小口慢咽,给身体充分吸收时间。
2.喝太凉或太烫的水
晨起时,胃肠较为脆弱。喝太凉的水易刺激肠胃,引起不适;喝太烫的水则可能损伤口腔、咽喉和食管黏膜。建议饮用与体温相近的温水,水温以25-37℃为宜。
3.偏爱“加料水”
很多人喜欢在晨起水中加蜂蜜、盐或柠檬等。然而,蜂蜜水含果糖高,不适合高血糖人群;淡盐水可能使血压升高,不适合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柠檬水易刺激胃酸分泌,不适合胃酸过多者。
03
防脑梗,这些更关键!
很多人觉得晨起喝杯水就能有效预防脑梗,其实喝水只是预防脑梗众多措施中的“一小步”。想要真正降低脑梗风险,以下这些关键点不容忽视:
1.饮食调整
要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像咸菜、油炸食品、甜品等都要少吃。多吃新鲜蔬果、全谷物、优质蛋白,如菠菜、燕麦、鱼肉等,它们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保护血管。
2.晨起排便避免过度用力
排便时过度用力会使腹腔压力瞬间飙升,如同给脑血管骤然施加重压,导致血压短时间内急剧升高。而脆弱的脑血管难以承受这种 “暴力冲击”,血管壁易破裂出血,或促使血栓脱落堵塞血管,大大增加脑卒中发生风险。尤其是本身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人群,更需警惕,排便时切不可 “咬牙发力”,以免酿成严重后果。
3.起床别太猛
不少人习惯 “弹射式” 起床,从熟睡状态突然快速起身,身体的自主神经系统来不及调节,就像电路突然过载,血压会瞬间升高,具体表现为心慌、反应迟钝、头晕、四肢乏力等症状,甚至可能会导致脑血管破裂。尤其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晨起时更应放缓动作,给身体一个 “缓冲期”。
4.适量运动
每周应保证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代谢水平,帮助控制体重,减少肥胖带来的脑梗风险。
但对于年长者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晨起时避免剧烈运动,在没有完全唤醒的状态下过度刺激心脑血管,会增加疾病发作的风险。
5.慢性病管理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是脑梗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要按时服药,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糖尿病患者要监测血糖,合理饮食与用药;高血脂患者需遵医嘱降脂治疗。
6.戒烟戒酒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过量饮酒则会升高血压,增加脑梗几率。
家庭医生在线媒体矩阵中心
编辑:吴敏婷
下一篇:杯弓蛇影拼音故事带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