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隐藏的意外伤害无处不在,学会急救既可保护自己也可护全他人,然而,无论是流传甚广的“民间偏方”,还是情急之下的本能反应,错误的急救方法往往适得其反。
烧烫伤涂牙膏?当心“雪上加霜”!
烧烫伤后涂抹牙膏、酱油、蛋清等是发生率最高的错误应急做法。这些做法可能加深创面颜色、阻碍热量散发,影响医生判断烧伤程度。此外,非无菌物品可能携带细菌,污染创面。
正确做法 发生烧(烫)伤,记住冲、脱、泡、盖、送。冲: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创面30分钟以上。脱:烫伤时及时脱去或剪开覆盖的衣服,切勿撕扯。泡:对于疼痛明显者可持续浸泡在冷水中10~30分钟,进一步散发热量。盖:烫伤部位经冲泡处理之后,可用无菌纱布或干净衣物盖住,减少污染。送:经上述紧急处理后,及时前往医院寻求专业治疗,不要耽误治疗时机。
癫痫发作塞东西?致命错误!
癫痫患者发生抽搐时,强行按压肢体可能造成骨折,塞物品(如勺子、手指)到口中易导致患者窒息、牙齿损伤或施救者受伤。
正确做法 1.移开周围尖锐物品,垫软物保护头部。2.松开患者颈部衣物,保持侧卧位,避免窒息。3.关注患者的呼吸状态,可用压舌板防止患者舌后坠堵塞呼吸道。4.记录发作时间,超过5分钟或连续发作需呼叫急救。
溺水控水?耽误黄金4分钟!
发生溺水后,溺水者被救上岸第一时间控水(倒挂、拍背)现象屡见不鲜。这会延误心肺复苏的时间,且易导致呕吐返流窒息。
正确做法1.立即呼叫急救,判断患者意识和呼吸。2.对心跳呼吸骤停者进行心肺复苏。3.若有自动体外除颤器,尽快使用。
冻伤后强搓手?当心加重损伤!
发生冻伤后,使用搓手或热水浸泡等“土方法”治疗,会增加组织肿胀和感染风险。
正确做法冻伤后2小时内,在现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冻伤的部位浸泡在37~40摄氏度的温水中复温。温水快速复温比自然缓慢复温效果更好。耳朵、鼻子和嘴唇等冻伤部位可用毛巾热敷,使皮肤的温度缓慢回升。
扭伤后热敷?肿胀的“助推器”!
扭伤后立即热敷会扩张血管,加重肿胀和内出血。
正确做法1.停止活动,制动受伤部位。2.扭伤后24~48小时内冰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3.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避免过紧)。4.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文:湖南省人民医院 程婷、主任医师 陈芳
编辑:穆薪宇 管仲瑶
校对:李诗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