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人亲历广东:月入过万的外卖骑手和八百块出租屋隔壁住着保时捷车主
我是北京土著,上个月去了趟广州和江门,回来盯着合租屋六千的账单和灰蒙蒙的天,第一次认真思考:要不要南下? 广东人用行动证明,拼命赚钱和享受生活根本不冲突穿西装谈生意的老板,下班换拖鞋蹲大排档嗦粉;珠江新城写字楼亮到深夜,早茶店照样坐满摇蒲扇叹茶的老广。 这种魔幻又真实的反差,彻底颠覆了我对“成功生活”的认知。
五块钱的猪脚饭和半价进口水果,物价差打到北京懵
在广州菜市场,十块钱能拎走三把青翠欲滴的菜心;江门老街的猪脚饭五块管饱,肉量扎实到怀疑老板算错账。 对比:北京超市卖三十多的进口晴王葡萄,这里街边摊十五块拿下,还带着露水的新鲜。 租房差距更夸张广州城中村八百块的单间带窗,江门新区三房两厅的月租,抵不上北京五环外一个主卧的价格。
月入过万的外卖骑手,和开保时捷吃八块煲仔饭的老板
早高峰地铁口,穿黄蓝制服的外卖小哥电动车挤成一片。 闲聊得知,他们不少人月入轻松过万,“勤快点不比写字楼白领差”。 更让我愣住的是江门老板的做派:开着保时捷带我去吃八块钱的煲仔饭,砂锅边焦脆的锅巴刮得干干净净。 “钱要赚,日子更要过得舒坦”,他舀着米饭说这话时,隔壁桌刚下工的装修队正举杯碰啤酒。
冷气开足的公交和共享三甲专家的社区医院
广东湿热是真难受,救赎也随处可见:满街凉茶铺五块一杯祛湿降火,糖水店二十四小时亮着“椰汁西米露”的灯牌。 地铁公交冷气像不用钱,医院挂号更不用全家半夜排队。 在江门某社区医院,墙上电子屏滚动播放广州三甲专家的远程问诊排班表,从儿科到骨科全覆盖。 穿人字拖的大爷捂着腰进去,半小时后捏着药单嘀咕:“省城专家视频看诊,挂号费才二十”。
北方老人组团南下过冬,碉楼里打乒乓球泡温泉
恩平温泉景区里,七八个北方口音的老人挥着乒乓球拍杀得酣畅。 新疆来的塔依尔穿着短袖大笑:“老家零下三十度,这儿冬天绿得晃眼! ”他们像候鸟一样每年十月飞来,住进月租千元的温泉小区,白天打球唱歌,晚上泡汤祛寒。 西安老太太王安丽直接定居:“过去吃药才能睡,现在倒头就着乡镇卫生院治好了我在上海没看好的胳膊疼! ”
拖鞋短裤谈几个亿生意,肠粉米浆里熬出生活哲学
北京饭局三句不离“资源整合”,广东人谈生意却从“这碟肠粉的米浆比例”聊起。 珠江夜游时,看见白鹭在霓虹灯间掠过江面;老城区骑楼下,摇蒲扇下棋的老人把木棋盘拍得啪啪响。 穿西装的投资人钻进大排档,挽起袖子啃椒盐濑尿虾,油渍溅到百达翡丽上也不在意。 问他不怕弄脏表? 他嗦着手指笑:“表是活的,人才是死的。 ”
为什么年轻人宁住城中村也要扎根? 货轮挤爆珠江口
站在琶洲眺望珠江口,密密麻麻的货轮像蚂蚁搬山,广深港高铁载着跨境上班族呼啸而过。 凌晨的城中村夜宵摊,两个程序员边撸串边算账:“房租省下的钱够每月给老家打三千。 ”问他们为啥不回去? 其中一人指着远处广州塔的激光束:“这光能照见我的简历北京投十份石沉大海,这儿投三份就有面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