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其发病突然、进展迅速,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家庭作为心梗发作的第一现场,掌握科学的应急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一、快速识别心梗症状
心梗的典型症状包括突发的、持续的胸痛或胸闷,可能放射至左肩、下颌或背部,常伴有大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或晕厥。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上腹痛、牙痛或颈部不适,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若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或长期吸烟史,需高度警惕心梗可能。
二、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发现心梗症状后,应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并清晰告知以下信息。
患者症状及持续时间;既往病史(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家庭详细地址及联系方式;是否已服用急救药物。
在等待急救人员期间,需保持电话畅通,以便随时沟通患者情况。
三、调整患者体位
1.保持安静与制动
立即让患者停止一切活动,原地坐下或平卧,避免任何搬动或步行,以减少心肌耗氧量。若患者意识清醒,可协助其采取半卧位,双腿稍抬高,以减轻心脏负担。
2.保持呼吸道通畅
若患者意识丧失或呼吸微弱,需将其平放于硬质平面(如地面或硬板床),解开领口、腰带及紧身衣物,清除口腔异物,确保呼吸道通畅。
四、药物自救措施
1.硝酸甘油
若患者无低血压、青光眼等禁忌证,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1片(0.5mg),5分钟后若症状未缓解,可再含服1片,最多不超过3片。硝酸甘油可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绞痛,但需注意监测血压,避免血压过低。
2.阿司匹林
若患者无出血倾向或阿司匹林过敏史,可嚼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3片),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需注意,阿司匹林需嚼碎后服用,以加快吸收。
五、吸氧支持
若家中有制氧机或氧气袋,可立即给予患者吸氧,流量设置为4~6L分钟。吸氧可改善心肌缺氧状态,减轻症状。若患者无法耐受高流量吸氧,可调整为2~3L分钟。
六、心肺复苏(CPR)
1.判断意识与呼吸
轻拍患者双肩并大声呼唤,若患者无反应且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需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2.胸外按压
双手交叠,用手掌根部按压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深度为5~6厘米。按压时需保持手臂垂直,避免弯曲。
3.人工呼吸
每按压30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前需开放气道(仰头抬颏法),捏住患者鼻孔,深吸气后口对口吹气,观察胸廓起伏。
4.持续操作
持续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与心跳。
七、后续处理与注意事项
1.避免二次伤害
非专业人员切勿随意搬动患者,尤其避免背、抱或摇晃患者,以免加重病情。
2.心理支持
家属需保持冷静,安抚患者情绪,避免其过度紧张或焦虑,以减少心脏负担。
3.记录症状与用药
详细记录患者症状发作时间、用药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为急救人员提供参考。
4.定期健康管理
心梗高危人群需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他汀类药物,控制危险因素。
突发心梗的家庭应急处理需遵循“快、准、稳”原则:快速识别症状并呼叫急救,准确采取体位调整与药物自救,稳定患者情绪并避免二次伤害。家庭急救虽能争取宝贵时间,但无法替代专业医疗救治。患者病情稳定后,需尽快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通过科学应急处理与长期健康管理,可显著降低心梗的致残率与死亡率,守护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