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摄影:莫国良
晌午时分在长白山火车站坐上去长春的城际列车,在敦化车站换乘去珲春的列车。全程大约在3个小时就到了珲春火车站。
珲春这座现今的旅游边境城市,也是让人觉得非常神秘的一个县级市。它的地理位置不仅是我国朝鲜族居住的腹地,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相邻;又与朝鲜一衣带水,隔江相望。因此也就成为了当下的网红打卡地。
珲春之所以能成为当今的打卡网红,主要是得益于他那沧桑的血泪史。由此去珲春旅行,有必要回顾一些相关历史内容。
清末时期的1860年,清政府与俄国沙皇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由此这块肥沃的土地,除了珲春防川之外的40万平方公里的疆土被沙俄侵吞,由此珲春也成为中俄的边境线。
上世纪年代初,在我国东北的日俄战争结束,俄罗斯在中国东北的权益全部归日本所有。由此日本也在中国东北扶持了溥仪的傀儡满洲国,于是日本帝国通过开拓团大量移民至这片土地上,又使得东北成为了大东亚共荣的皇道乐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苏军为了防止后院起火,东西两面受敌。主动与日本交战,苏军取得了全面胜利,由此这片土地又成为了苏维埃政府远东地区的缓冲战略要塞。
珲春这片土地在一个世纪多的年代里,饱经沧桑,由此也使得这片土地上的风物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因此珲春一地既有当地朝鲜族的浓郁民族风情,又是参杂了其他外来民族的印记,值得一探。
由高铁站坐公交直达市中心,找了一家客栈作息。入住手续办完后,准备进房休息。刚想离开客厅准备进房,却被客栈的老板娘叫唤需要换鞋才能上楼休息。我也是很好奇,由此与老板娘唠嗑起了换鞋一事。据老板娘介绍,这条街上的所有客栈都是这样的规矩,不换鞋不让客人入住客栈。由此我也是只能换鞋入住。心里却在嘀咕,这难道就是朝鲜族的风俗?还是日本人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当地浓浓的乡土气息,言表于此。
收拾完行李时间还尚早,由此也想去看看第二天去防川一眼望三国的行程线路以及感受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
溜达在珲春大街上,也确实感受到了这座边境城市的魅力。街上开满了俄罗斯货物的商铺,大街小巷里时而会出现一群群金发碧眼的俄罗斯人提着大小包裹四处闲逛,如此的边陲珲春成为了他们的购物天堂。
在网上查询得知,珲春有条年代较早的欧式风情大街,由此我也是想当然地想去见识一下俄罗斯风情的大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跟当地的老乡聊天得知,这天街上最古老的一栋房子是二战前期日本人的建筑,只是很可惜外观被装潢的面目全非,看不出个所以来。其余的16栋建筑都是九十年代初期建造,只能是玩个开心了。
整条欧式街不长大约在百来米左右。街道的中央被一辆小火车占据,点缀了整条街面。街道两旁仿欧的尖顶房屋也会是领略到了西欧风情。
珲春作为朝鲜族延边的腹地,其美食也是一脉相承了朝鲜风味,正宗的韩国泡菜、石板类煲菜、砂锅类煲汤应有尽有,好吃还不贵。也算是一饱口福,不虚此行。
下篇:打卡“为了忘却的记忆,珲春防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