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方,都出自中医典籍《伤寒论》
桂枝汤:
被誉为“万方之祖”,群方之冠。千年前张仲景用它,不但治太阳病,又治太阴病。千年后,临床医家发现,桂枝汤既能治外感,又治内伤。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桂枝汤(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不仅能够调理风寒感冒、汗出头痛,对于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病后低热、多形红斑、荨麻疹等营卫不和的毛病也能搞定。
方中桂枝升阳,芍药养阴,生姜、大枣助阳补中,甘草调和药性。方虽简洁,但效却明。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阴阳并调。
桂枝汤主要散寒解表,温通阳气。太阳在上为天,所以这道方被誉为,撑起中医的半边[天]。
桂枝汤是万方之祖,所以它稍微灵活变通一下,衍生的方子就能治很多毛病了。
1. 比如,中焦肝脾不和、腹中拘急疼痛的,可以用桂枝汤加芍药、饴糖,这就是小建中汤;
2. 再加点黄芪,那就是黄芪建中汤,脾胃虚寒、自汗盗汗的也能调理;
3. 用桂枝汤加葛根、麻黄,就是葛根汤,能发汗解表、舒筋通络,专调理颈项强直、头身疼痛。
再说说这理中汤:
是调理脾胃虚寒的经典方(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五脏中,脾五行属土。又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对身体健康的意义不言而喻,所以理中汤被誉为,撑起中医的半边[地]
理中汤调理哪些症呢,大白话说就是食欲不振、腹痛便溏、呕吐泄泻、畏寒肢冷、食少腹胀等毛病,还有现在说的慢性胃炎、胃溃疡也都有它用武之地。
1. 理中汤加黄连,就是连理汤,对于上面脾胃虚寒兼有郁热的情况适合用,比如泄泻、腹痛 、呕吐酸水、口疮等;
2. 加桂枝,就是桂枝人参汤,主调脾胃虚寒兼有表证,如腹痛、泄泻、发热等;
3. 加枳实、茯苓,就是枳实理中芄,擅长行气消痞,适合胃脘胀满、疼痛、气滞食积的;
4. 加青皮、陈皮,就是治中汤,适合冷食结滞、腹胀满拒按的;
5. 去干姜换茯苓,就是经典的补气方四君子汤了,主调脾胃气虚,如面色萎黄、语声低微、气短乏力等;
6. 脾虚易生痰湿,这时就适合用苓桂术甘汤了(理中汤人参干姜,换为茯苓桂枝)能温阳化气、利水渗湿;
所以你看,这些方子变着花样来,但不管怎么变,万变不离其宗,核心都是散寒、健脾。说到底,温阳是生命之元,脾胃是后天之本。有阳元,生命之火不熄;有脾土,生命的灯就一直有油续火。
读懂了这两个方,会散寒解表、温中健脾,平时有个什么感冒、头疼、发热、肚痛、腰痛、颈肩痛、呕吐、泄泻、气短、乏力、多汗、皮肤斑疹,都知道大概怎么调理解决了。掌握得好,能全家受益,少跑医垸。
以上讲到药物,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