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发表在JACC子刊上的研究发现,在接受手术治疗的退行性二尖瓣反流患者中,女性术前病情更严重,术后早期脑卒中风险更高,且接受二尖瓣修复术后长期死亡率显著高于男性,但接受二尖瓣置换术后,男女死亡率无差异。
该研究连续纳入2002~2019年接受二尖瓣修复术或置换术的1804例退行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其中男性1143例(63%),女性661例(37%),研究终点包括术后短期(≤30天)结局和长期死亡率。
研究发现,女性患者年龄更大(68岁 vs. 男性64岁),房颤发生率更高(44% vs. 35%),利钠肽水平更高,左心房和心室更大、肺动脉压更大,症状也更明显(NYHA心功能分级III~IV级占比49% vs 男性35%)。
此外,女性患者的二尖瓣环钙化、中重度三尖瓣反流以及收缩期肺动脉压≥50 mmHg的发生率也更高。
在治疗方式选择上,女性接受二尖瓣置换术的比例更高(64% vs. 45%),而接受二尖瓣修复术的比例更低(36% vs. 55%)。
同时,女性接受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比例较低(29% vs. 35%),但接受同期三尖瓣手术的比例较高(15% vs. 9%)。
分析显示,女性30天死亡率、心脏复律、低心排和早期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率更高。
经逆概率加权法调整后,女性早期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风险仍显著较高(OR=2.78)。
在平均随访6.1年期间,共有428例(24%)死亡。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但经逆概率加权法调整后差异不显著。
分层分析显示,接受二尖瓣修复术的女性长期死亡率显著高于男性(HR=1.62),8、16年死亡率分别为20%、43%,而男性则为10%、30%;而接受二尖瓣置换术的女性与男性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进一步分析表明,无论是否接受同期手术(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接受二尖瓣修复术的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这一趋势均持续存在。
研究还发现,男性长期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主要为二尖瓣环钙化的存在,而女性则主要为左心室射血分数和退行性二尖瓣反流严重程度。
研究者强调,对于退行性二尖瓣反流患者,要进行个体化和性别特异性术前评估。女性患者术前病情更为严重,可能与就医延迟、症状不典型等因素有关。对于治疗方式的选择,需考虑到女性接受二尖瓣修复术后的长期死亡率较高这一特点,或许在某些复杂病例中,二尖瓣置换术对女性而言是更合适的选择。
转载: 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上一篇:西亚园林的特点与欧洲园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