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从没意识到,自己正悄悄与一种有毒金属“共处”多年。它无色无味,不会立刻让你不适,却会在体内慢慢积聚、潜伏、损伤你的肾脏、肺部、甚至诱发癌症。它的名字叫——镉(Cadmium)。比砒霜更毒,却常被忽视。今天我们就来揭开镉的“伪装面具”,聊聊它与多种癌症之间的关系。
镉是什么?它为什么危险?
镉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元素,广泛用于工业制造中,比如电池、电镀、塑料稳定剂和颜料等。它不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却极易进入环境,并通过空气、水、土壤或食物链,悄悄侵入我们的身体。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分类,镉是一类致癌物,与吸烟、石棉、苯齐名。
而在毒性对比中,镉的急性毒性虽然不如砒霜猛烈,但其慢性积累性更强、致癌机制更隐匿、清除速度更慢。这也使得镉被称为“比砒霜更毒的隐形杀手”。
镉从哪里来?你可能每天都在接触
虽然镉主要是工业副产品,但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处处藏“镉”:
1. 电池与电子垃圾。镉镍电池是最常见的镉来源之一。不合规处理的电池、废旧电子产品若随意丢弃,会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
2. 香烟。吸烟是人群镉暴露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一支香烟中含有1–2微克镉,其中大约10%可被吸入肺部并吸收。长期吸烟者体内镉浓度明显高于不吸烟者。
3. 土壤与农产品。某些被污染的土壤、工业废水灌溉的农田会使稻米、小麦、蔬菜等农作物富集镉。“镉大米”事件曾引发广泛关注。
4. 食物链积累。海产品(如贝类)、动物肝脏等富集性较高的食物中,也可能含有镉,长期摄入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镉与癌症:三种高风险肿瘤需警惕
镉的致癌机制主要通过氧化应激、DNA损伤修复抑制、细胞凋亡失衡等方式,诱导细胞异常增殖。目前,研究证据较为明确的癌症包括以下三类:
1. 肾癌(特别是肾小管细胞癌)
镉主要通过肾脏排出,但它在肾小管中易积聚,长期作用可造成肾小管功能损害、蛋白尿、慢性肾衰竭,最终诱发癌变。
研究显示,长期暴露于高镉环境中的人群,其肾癌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人群。
2. 肺癌
镉可以被肺泡吸收,尤其在吸烟人群和职业暴露者中积聚明显。慢性吸入可引发肺组织炎症、纤维化和肿瘤形成。
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指出,冶炼厂、电池工厂工人因长期吸入镉粉尘,肺癌风险增加2~4倍。
3. 前列腺癌
动物实验发现,镉可促进前列腺细胞增殖,干扰雄激素信号通路。有观察性研究指出,体内镉负荷高的人群中,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更高。
如何减少镉的暴露风险?特别是工业城市中的老年男性,应重视前列腺筛查与重金属检测。
尽管镉无法完全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习惯和环境选择,尽量减少其摄入和积累:
✅ 不吸烟,远离二手烟:减少肺部直接吸收途径。
✅ 选正规渠道的食品:关注稻米、绿叶菜、贝类产品的来源,避免长期食用单一来源。
✅ 处理电池别随手扔:废旧电池请投放到专用回收点。
✅ 关注体检中的肾功能、微量元素检测:特别是有职业暴露史者。
✅ 避免使用来路不明的染发剂、化妆品:重金属可能超标,尤其是铅、汞、镉。
“镉”并不是遥远的工业污染,它可能就藏在我们每天的呼吸和饮食中。它不急不躁,却能“慢刀割肉”般损害我们的健康,甚至诱发癌变。
面对这样的隐形杀手,我们需要的不只是“恐慌”,而是科学认知 + 明智选择。从今天起,做一个“识镉而避”的生活达人,让自己和家人远离这类慢性毒物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