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每年小暑后,一年最热的大暑就跟着来了,这大小暑中间的日子,三伏天也开始。
暑,是热。三伏,是气温又高、又潮湿、闷热的概括,持续能有一个月多。
“一夏无病三分虚”。暑热的夏天,为什么身体就会虚呢。
一个是气温高,出汗就多。而汗是身体的津液。津液流失,气也跟着损耗。所以说,暑热天是最容易耗气伤津的。
耗气伤津的身体反应就是:懒言少动、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口渴、喝水不解渴、想喝冷饮;便干、便秘等。
第二个,夏天气温高、降水量也多起来,高温、高湿夹杂起来,身体就跟架在火上蒸煮一样。不仅气、津被蒸腾走,身体也容易变得湿和热。
身体湿热,最容易被困的就是中焦脾胃。随后就是脾气不能升,胃气不能降。这就容易出现“上热下寒”的错杂病症。
比如上焦热:口干口苦、舌燥、嘴巴长泡、咽喉肿痛、头重、头晕、眼睛发红等。下焦寒:下肢怕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腰膝酸软等。
脾胃被湿热困阻,作为食物运化工厂的功能就会失常,所以出现饱胀、不消化、没胃口、感觉不到饿、便溏、积食的情况。
“脾主四肢”,夏天经常感觉身体沉重,无力的,就是脾虚的缘故。
总结起来,夏天无病三分虚,虚在气津损耗、脾胃湿热。所以夏天的调养重在补气养阴、清热祛湿。
适合夏天喝的粥饮:
(1) 绿豆山药莲子粥(绿豆50、鲜山药100、粳米30、莲子15),能养胃生津,适合出汗多、口渴的人。
(2) 三豆饮(绿豆、赤小豆、黑豆各30),能清热和祛湿,适合口渴、咽痛、没胃口、水肿的。
(3) 酸梅汤,善于生津,适合口渴的、喝水不解渴的。
(4) 茅根竹蔗饮,能清热能润燥,适合口渴、上火的等。
夏天可以备的调理方:
(1) 湿阻中焦的:胃脘满闷、食欲不振,口泛酸水,可以备香砂养胃芄。
(2) 内有暑湿、外感风寒的:感冒、呕吐、泄泻、脘腹胀痛,可以用藿香正气水。
(3) 内有湿热、上热下寒的:头痛、干呕、口干口苦、烦闷、手脚凉、小便清、时常腹痛下痢,可以备上乌梅芄。
以上讲到药物,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