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该疾病若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进展为肝硬化这一终末期肝病,导致肝功能进行性衰竭,从而显著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并缩短预期寿命。为有效阻断疾病进展路径,实施系统化预防策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现就关键性预防措施进行专业阐述。
主动免疫预防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是建立特异性免疫屏障的核心措施。疫苗通过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可有效预防HBV原发感染。根据流行病学防控要求,所有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首剂接种,并严格遵循0-1-6月免疫程序。对于存在职业暴露风险的医疗从业人员、实验室工作者等高风险群体,建议进行抗体滴度检测并实施加强免疫。
系统性肝功能评估
建立规范的肝功能监测体系对疾病管理至关重要。建议HBV感染者每6-12个月进行包括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凝血功能及肝脏超声在内的综合评估。通过定期监测可早期识别肝脏炎症活动及纤维化进展,为临床干预提供客观依据。对于出现异常指标者,应及时进行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或组织病理学检查。
规范化抗病毒治疗
基于循证医学的抗病毒治疗是阻断疾病进展的关键。目前临床推荐选用强效低耐药的一线核苷(酸)类似物进行长期病毒抑制。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病毒载量及耐药突变情况,根据治疗应答调整方案。需特别强调的是,抗病毒治疗应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确保治疗方案的规范性和持续性。
药物性肝损伤防控
HBV感染者应建立完善的用药风险评估体系。在临床用药前需充分评估药物代谢途径及潜在肝毒性,优先选择肝损伤风险较低的替代药物。对于必须使用的肝毒性药物,应建立治疗药物监测机制,并配合保肝治疗方案。建议患者在专业药师指导下建立个人用药档案。
酒精摄入管理
乙醇代谢产物可协同HBV加重肝细胞损伤,严格戒酒是基础治疗要求。临床建议所有慢性HBV感染者完全戒断酒精摄入。对于酒精使用障碍患者,应转介至专业戒酒机构进行行为干预和药物辅助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肝脏健康管理策略
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整体生理功能。针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实施系统性的肝脏保护措施至关重要。
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是集实验研究、临床治疗、临床检验和新型诊断技术研发为一体的肝病专科医院,保持与国内外肝病诊疗机构进行学术交流、新技术研发与推广,掌握国内外科技动态,特别是在肝病学的“基础领域、诊断领域、治疗领域、预防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重大进展,把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临床应用,为患者提供服务。
上一篇:临床麻醉学的组成部分包括哪些内容
下一篇:心灵最纯洁的是哪几个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