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水果里,西瓜绝对是顶流。水分足、甜度高,一到入夏,谁家冰箱里不存上两个?隔两天切一个,冰在冰箱里,挖着吃、啃着吃,怎么都舒坦。西瓜的品种少说也有几十种,有的甜得让人眯眼睛,有的却淡得像喝水,咬着还发艮。
其实西瓜好不好吃,除了品种,土壤里的养分也占大头。那全国哪的西瓜最对味?网友评了 8 个地方,来看看有没有你的老家 ——
说全国有名的西瓜产地,山东东明得算一个。东明县坐落在鲁西南平原,黄河南岸从这儿开始流入山东,是黄河进山东的第一个县。这儿属暖温带季风气候,不冷不热,雨水不多不少,四季分得清清楚楚,给西瓜生长铺了好底子。
东明人种西瓜的年头得从宋朝算起,到现在一千多年了。这些年不断换品种,如今能种出 30 多种西瓜。切开一个,瓜瓤细腻得很,几乎没什么硬纤维,个头还大,咬一口脆生生的,甜味直往嗓子眼里钻。这西瓜还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名头响当当。
昌乐县归潍坊管,在山东半岛正中间。这儿的气候有个特点:春天暖和得早,白天晚上温差大,加上大片的沙壤土,土里氮、磷、钾这些养分全乎,种出来的西瓜想不好吃都难。
昌乐西瓜的皮薄薄的,瓜瓤脆得像玻璃,个头匀称,一个个圆滚滚的。最绝的是甜度,咬一口能尝到蜜似的甜,不管是直接吃还是榨汁,都让人稀罕。在当地,夏天街边的西瓜摊,十个里有八个卖的是昌乐瓜。
北京东南郊的大兴庞各庄,种西瓜的本事可不是吹的。大兴在永定河东边,地面是洪水冲积出来的平原,土多是沙性的,透水性好,西瓜根能使劲往下扎。而且每年 6 月,正是西瓜喝水最多的时候,这儿偏偏雨多风勤,老天爷都帮着浇水。
大兴人种西瓜的年头长,手里的经验能写本书。种出来的西瓜颜值高,皮儿薄,瓤儿红得发亮,最出名的是 “沙、甜、脆”—— 咬一口沙沙的,甜味浓,还带着脆劲。京津冀一带的人都认它,就像我在北京,一到夏天,买西瓜八成选大兴的,个个沙甜得很。
青海民和县有 “瓜果之乡” 的名号,这儿的旱砂西瓜,吃过的人都夸。它的甜度高,吃着清爽脆甜,瓜香味儿特正。
民和的西瓜个头不算大,买着方便,切开一看,皮不厚,闻着就有股清香味。咬在嘴里,汁水能溅出来,甜得恰到好处,不会齁嗓子。好多人就爱这口,说 “小是小,味儿全占了”。
一提上海,大家都想到高楼大厦,其实浦东的南汇一带,藏着大片沙质土。这儿白天热、晚上凉,昼夜温差大,正好适合西瓜攒糖分。从上世纪 80 年代起,南汇就开始大规模种西瓜,算下来也有几十年了。
南汇的西瓜长在沿海的盐碱地,皮儿薄得能透光,汁水多,瓜瓤粉嘟嘟的。吃起来甜丝丝、凉丝丝的,品质特别好。之前去上海出差,在浦东街头看到小贩推车卖西瓜,基本都是南汇产的。我买了一个,瓜瓤不算特别红,可咬一口脆得像咬冰,甜味直往舌尖钻。
河南是种粮大省,种起西瓜来也不含糊,尤其是开封,种西瓜的历史老长了。开封的西瓜光皮色就有好几种:黑皮的、带网纹的青皮的、条纹的,还有黄皮的,形状也多,椭圆的、圆的、长椭圆的,个个长得周正。
切开之后,瓤有鲜红色的,也有黄色的,吃着清香,汁水多,籽少甚至没籽,嚼着没硬纤维,放几天也不容易坏。老开封人夏天赶集,拎回家的多半是本地西瓜,说 “就认这口清爽”。
大荔西瓜,以前叫 “同州大西瓜”,从汉唐时候起就是贡品,来头不小。这儿的土多是黄绵土和沙土,土里的有机质多,给西瓜喂得足。
大荔西瓜个头大,圆的、椭圆的都有,瓜瓤红得发亮,嫩得像豆腐,汁水一咬就流,吃着沙甜沙甜的。当地老人说,这西瓜的味儿,跟老辈人传下来的一样,没走样。
宁夏的硒砂瓜,在西瓜里算得上 “讲究人”。它长在宁夏的干旱地方,种法特别:地里铺着一层碎石子,西瓜就从石头缝里钻出来。这碎石子能帮着吸热,还能存住水分,让西瓜吸收更多硒元素这些好东西。
硒砂瓜个头大,一个能有十几斤。皮儿厚却结实,能存住水分。切开一看,瓜肉是淡黄色的,吃着沙甜,口感很特别。因为含硒,还有点保健作用,好多人专门找着买。
你老家的西瓜上榜了吗?夏天你最爱哪种瓜?评论区聊聊,说不定能找到同款 “瓜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