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凉爽宜人的气候,满眼醉人的绿意,雄伟壮阔的自然风光,深厚悠远的历史韵味以及丰富多样的人文风情,共同勾勒出大美青海独一无二的夏日画卷。旅游季,青海各大景区,游客放慢脚步,尽情欣赏自然生态,感受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这个假期,青海各大景区客流狂飙。
7月的青海湖碧波荡漾,各地游客在这里感受生态之美。图片由青海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青海湖二郎剑景区单日最大客流量达2.6万人次
7月,高原蓝宝石青海湖碧蓝的湖水波光粼粼,青绿的草地、连片盛开的油菜花,勾勒出青海夏日独有的绚丽色彩。
青海湖环湖一周约360公里,沿途风景如画。环湖西路,草原广袤无垠,远处雪山连绵,与蓝天白云相接。环湖东路则能欣赏到沙岛的独特风光,金色的沙丘与湛蓝的湖水相依相伴,形成鲜明对比。
进入景区,游客们的脚步渐渐慢了下来。有的人悠然地沿湖漫步,有的人举起手机或相机,捕捉水鸟在湖面欢快嬉戏的瞬间,把这份美好永远定格。
来自陕西的游客王生栋携家人自驾到青海游玩。结束了青海湖的旅行,王生栋不禁感慨:这里的生态环境带给他清净、清爽与宁静之感,对于整日忙碌奔波的上班族而言,青海湖是亲近自然、休闲放松的好地方。
记者从青海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今年以来,青海湖二郎剑景区迎来游客97万人次。近期,景区迎来客流高峰,单日最大客流量达2.6万人次。
为了让游客有更好的游览体验,青海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持续优化车船联动效益,优化车辆观光路线、车站、标志牌等,全面实现快速转运。开发“梦幻西海行2.0”小程序,搭建含景区票务、青甘联盟、住宿等的集成平台,新增智能客服、智慧地图、智慧投诉3大功能。此外,青海湖二郎剑景区智慧管控中心可监测到景区游客和智慧公路车辆的实时数据,客流高峰期会增加停车场入口、场内及景区检票处的疏导人员,提高游客和车辆出入效率。
盐湖景区水天一色。王生荣 摄
茶卡盐湖景区提前7天年度游客量破百万
亿万年前,海水在青藏高原悄然退去,那些被遗留在低洼处的海水,就化作了今日的盐湖。曾经,盐湖的盐会沿着窄窄的铁轨离开高原,送往远方。如今,崭新的小火车在铁轨上穿梭,载着来自远方的游客深入盐湖,沉浸在梦幻云端之中。
7月15日,茶卡盐湖景区迎来了又一波旅游热潮。景区门口,工作人员引导游客们有序进入景区。景区内,小火车顺着铁轨向湖中心缓缓驶去,留下一路欢声笑语。木栈道上、游船码头边,游客们纷纷拿出相机,用镜头记录下茶卡盐湖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来自上海的摄影爱好者陈明,一大早就来到茶卡盐湖景区,他兴奋地说:“我特意选在日出时段入园,就是想拍摄盐雕与日出同框的画面。”
7月12日,茶卡盐湖景区传来喜讯,年度游客量突破百万,较去年提前了7天,日均游客量达2.5万人次。
茶卡盐湖景区通过打造独具特色的景观、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提升服务质量,加速智慧化建设。新增智能导览系统与智慧旅游体验中心,用科技优化游览全流程服务。在文旅融合方面,推出沉浸式体验,将盐文化、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让游客在互动中感受盐湖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文化魅力。
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夜间模式”吸引约4500名游客。图片由景区提供
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夜间模式吸引约4500名游客
青海湖畔,各地的游客以骑行的方式感受青海湖的生态之美。在祁连卓尔山,摄影爱好者从不同角度记录青海夏日里的缤纷色彩……青海,正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寻、体验。
走进各地的乡村,由“山水林田湖草”构成的田园美景,增艳了绿水青山。在互助土族自治县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游客在美景美食中感受青海的乡风民俗。
踏入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白天,阳光洒在山水间,游客在七彩滑道、高空秋千等新奇刺激的项目中感受着乡村旅游的别样乐趣。景区内,村民们现场制作的洋芋酿皮、焜锅馍馍等特色美食,引得游客纷纷驻足品尝。夜晚,沉浸式演艺精彩上演,传统歌舞、民俗故事在舞台上生动展现,给景区增加了浓浓的文化味。近期,景区白天接待游客约3500人次,夜晚接待游客约4500人次。
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负责人任臣义见证了青海生态旅游的发展。他说,各地通过深挖当地民俗等文化资源,不断延伸乡村旅游经济产业链。如今,乡村游、民俗游、休闲游、生态游等丰富的旅游产品,让青海旅游从大景区向小乡村不断延伸。
7月15日,游客走进茶卡盐湖景区,领略盐湖自然风光。王生荣 摄
青海原子城纪念馆暑期已接待研学学生2.3万人次
走进革命纪念馆,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探访红色遗址,追寻历史留下的深刻印记。7月以来,青海各地红色旅游热度持续攀升,青海原子城纪念馆、莫河骆驼场历史陈列馆、格尔木市将军楼主题公园等红色旅游景区,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慕名而来的游客。
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的金银滩草原,广袤无垠,不仅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更因一段辉煌的历史显得神秘又灿烂。在这片神秘而伟大的土地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成功研制,“两弹一星”精神在此诞生。
7月15日,青海原子城纪念馆迎来了一批批满怀期待的研学团和游客。踏入馆内,在讲解员专业且生动的讲解中,大家通过一张张泛黄的历史图片、一本本厚重的文献史料、一件件珍贵的文物,重温“两弹一星”的光辉历程。大家神情专注,有的认真阅读展板文字并做笔记,有的用手机拍照留存。
听着讲解员的深情讲述,观众们脸上满是敬意。四川大学学生王思贤和同学将假期旅行选在青海,他说:“参观原子城纪念馆是我们旅途中的重要一站,我们在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上,汲取前行的力量。”
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上半年,原子城纪念馆接待观众近12万人次,最多的一天接待观众3597人。暑期研学团队增多,截至7月14日,已接待研学团队251批,研学学生累计达2.3万人次。
(来源: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