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15日讯(记者 王璐 通讯员 喻小芳)暑假如约而至,娄底市的红红(化名)也“如约”再一次住进了湖南省儿童医院。她才12岁,却已是第11次接受肠镜手术治疗。就在几天前,她在全麻下接受全消化道内镜检查,医生在她的结肠和十二指肠处,切除了192颗大小不一的息肉。
“这孩子我们太熟了,每年暑假几乎都来。”湖南省儿童医院消化营养科主任医师赵红梅说,红红从1岁开始反复出现大便带血,第一次来医院时就查出肠道内长满了息肉。“她的病情进展比较快,息肉有时甚至会脱垂到肛门外。”赵红梅介绍,红红被诊断为“消化道多发息肉综合征”,每次手术都要切除几十甚至上百颗息肉。
红红的经历并不是孤例。每年暑假,湖南省儿童医院都会接诊一批类似的患儿,部分来自广西、贵州、江西、福建等地,他们多表现为反复便血、排便困难、腹痛等,也有的孩子在口唇、口腔黏膜或指端出现黑斑,这些往往是“黑斑息肉综合征”的典型特征。
赵红梅表示,临床上此类患儿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但红红的家属并没有明确的发病史。医院为她做过多轮基因检测,目前尚未发现明确突变。“这类‘基因阴性但症状典型’的患儿并不少见,可能与检测技术的局限性或未被发现的新突变有关。”
息肉虽然是良性病变,但若数量多、体积大,不仅会造成便血,还可能诱发肠梗阻、肠套叠,甚至有癌变风险。“息肉一旦长到两厘米以上,就可能堵住肠道。”赵红梅说,像红红这样的患者,每年都要接受一次内镜治疗,如果拖到并发症出现,就可能需要外科手术,风险和创伤都会更大。
“目前医学上尚无有效手段能完全预防息肉生长,主要依靠定期检查、及时切除来控制病情。”赵红梅表示,现代内镜技术已实现经自然腔道的微创治疗,具有体表无痕、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儿童患者通常耐受良好,术后能快速恢复日常学习生活。
专家特别提醒家长需警惕三大症状:反复便血、排便障碍,以及口唇、指尖等部位出现异常色素沉着或黑斑。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对于有家族史的高风险儿童群体,更应建立定期筛查机制,实现早诊早治。“坚持规范治疗、定期复查,绝大多数患儿都能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