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炸串,冒菜,烧烤……四川美食让人欲罢不能,可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邓文志主任却忧心忡忡:“咱们四川地区肠癌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饮食习惯是重要原因!想远离肠癌,得从日常调养做起!”
正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四川人偏爱重油、重辣、重盐的饮食,长期食用会导致脾胃功能受损,湿热内生。邓文志主任告诫大家:麻辣调料虽能开胃,但过度食用易使肠道黏膜长期处于充血状态,增加炎症风险;油炸、烟熏食物(如油炸串串、腊肉)则会产生致癌物,加重肠道负担,这些因素日积月累,就为肠癌埋下隐患。
且四川盆地气候潮湿,人体本就容易湿气重,若饮食再不节制,更会形成“湿热蕴结肠道” 的病理状态,正如中医古籍所言“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内环境的失衡会扰乱身体正常代谢。这些就是川渝地区肠癌发病风险较高的原因。
既然清楚了高风险的原因,那么就要降低风险,邓文志主任指出:
1.调整饮食
把“无辣不欢 改为“微辣适量”,用葱、姜、蒜等天然香料提味;少吃油炸食品,多选择蒸煮烹饪方式,比如将油炸酥肉换成清蒸肉丸。每周吃 3 - 4 次杂粮粥(如薏米、红豆、糙米),健脾祛湿;多吃十字花科蔬菜,像西兰花、白菜,现代研究发现其含有的吲哚 - 3 - 甲醇,能抑制癌细胞生长,中医也认为这类蔬菜可清热解毒,减轻肠道湿热。
2.规律作息
熬夜和久坐是现代人通病,会让肠道蠕动减缓,毒素堆积。邓文志主任建议每天早睡早起,午间小憩 20 分钟,顺应中医“子午流注”的养生规律;工作间隙多起身活动,每周进行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促进气血流通,改善肠道功能。
3.定期检查
邓文志主任建议:45 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家族病史、长期便秘或腹泻者,每年做一次大便潜血检测,每3 - 5年做一次肠镜检查。中医讲究“治未病”,早发现肠道息肉等病变,及时干预,就能大大降低患癌风险。
免责声明: 文章中所用的图片均为人工智能生成。若不适用于商用,请联系我删除相关图片,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上一篇:染色体异常如何生育健康宝宝?
下一篇:鲜柠檬怎样保存更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