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暑热夹湿
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期
暑热伤津耗气
暑湿之邪,暑热伤阳
湿困脾胃,阻滞气机
导致阳气不足,气机不畅
脾胃功能减弱
湖北省中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杨琼
带您轻松度暑!
大暑三防:
防暑 防湿 防寒
防暑降温,避免伤津耗气
长期暴露在夏天的高温之下,或不注意纳凉,则容易“壮火食气”,表现为高热、面赤、目红、头痛、心烦、急躁、口渴、咽喉肿痛、乏力等中暑症状。
避免暴晒:忌大汗暴晒,外出时要戴遮阳帽。
环境降温:合理使用空调、风扇,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建议26-28℃),避免冷风直吹身体(尤其是头颈、腹部、关节)。
补充津液:备酸梅汤生津,运动后饮淡盐水补电解质。遵循“暑热不耗正”的原则,护津液保元气。
防湿健脾,化解暑湿困阻
夏季多雨潮湿,外界“暑湿之邪”易侵犯人体,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出现腹泻黏腻、大便臭秽、舌苔厚腻等症状。
饮食清淡:多食用一些清热、健脾、利湿、益气的食物,如莲子、百合、薏苡仁、荷叶、绿豆等。瓜类大多能清热利湿,尤其推荐西瓜、冬瓜、丝瓜、苦瓜、黄瓜等。
慎食生冷: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冻或寒凉蔬果,损伤胃阳,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下降,不宜无节制食用。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等解渴消暑汤,建议常温饮用。
适当出汗:睡前用热水泡脚,驱除体内多余的湿气;年轻人步行、健步走和慢跑,老年人打太极拳,都是适合的运动。
防寒养阳,提高自身免疫
人体阳气在夏季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寒邪累积在身体中,到冬天更加严重,所以夏季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同理,在夏季培补人体阳气,到冬季就能阻遏风寒邪气侵袭。
洗温水澡:不要冲冷水浴,建议每天洗一次温水澡,温毛巾擦身也可以。
勤换湿衣:出汗后要及时擦汗,勤洗勤换汗湿衣衫。
出汗不吹凉风:先在常温下待汗止后,用毛巾擦干,再到电扇旁边或空调房内。
大暑三宜:
适时进补 养心安神 规律作息
宜适时进补,保持平衡
夏季盲目进补很容易导致体内过于旺盛的阳气被“引燃”而导致患者上火。因此,人们在夏季进补的时候需要遵循“适时、适量、适体”的原则,保持饮食的多样化,确保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避免体内单一营养过剩,增加脾胃负担。
宜养心安神,调养精神
夏主火,内应于心,心为君主之官,心乱则影响全身气机。可以通过瑜伽、垂钓、习字、轻音乐等方法调身、调息、调神,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发怒等极端情绪,应戒躁戒怒、保持一颗平常心。
宜作息规律,缓解疲劳
大暑时节昼长夜短的状况很容易影响人体的生物钟,在作息上要符合当季需要,如晚睡不应迟于23时,比平时早半小时起床即可,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季节阴阳变化。而相对不足的睡眠则可用午休适当补偿,以缓解浮躁烦闷的情绪,使阴阳调和,精力恢复。
科普作者: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 杨琼
健康湖北送福利!留言有好礼!
上一篇:推荐穿越时空的电影和连接。
下一篇:肠道排毒的7大好处,您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