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阿姨半年前开始视力模糊,本以为是老花眼加重,直到来医院就诊。检查结果令全家震惊:双侧视神经萎缩,进一步头颅磁共振检查竟发现脑内直径超5.9cm的巨大鞍区肿瘤,向上突入鞍上池,甚至压迫左侧侧脑室。这个暗藏颅内的“不速之客”究竟是什么?为何会悄无声息威胁健康?
一、鞍区占位:颅内“交通枢纽”的警报
鞍区位于大脑底部蝶骨中央,虽仅有硬币大小,却汇聚着控制视力、激素分泌、代谢调节的“生命开关”。垂体、视神经、颈动脉、下丘脑在此交织,形成人体神经与内分泌系统的核心枢纽。
当该区域出现肿瘤或囊肿等占位性病变时,就像在十字路口放置障碍物,可能引发三类连锁反应:
视觉通路受压:占位挤压视神经交叉,早期表现为双侧颞侧视野缺损(如余光消失),后期可致失明(如L阿姨的视神经萎缩)。
激素分泌紊乱:压迫垂体导致内分泌失调,出现不明原因的月经紊乱、怕冷乏力(甲状腺功能减退)或手足变大(肢端肥大症)。
脑脊液循环受阻:占位突入鞍上池可能堵塞脑脊液流动,引发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L阿姨的肿瘤已属巨大型,幸未出现此症状)。
病例直击: L阿姨的肿瘤病理证实为垂体无功能腺瘤,虽不分泌激素,但体积巨大导致解剖压迫。其向左上方的生长压迫侧脑室前角,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引发脑积水。
二、揪出“隐形杀手”的三大关键
鞍区占位早期症状隐匿,极易误诊。临床中约30%患者首诊于眼科或内分泌科,需多学科协作筛查:
① “视力+视野”双重预警
不同于白内障的渐进性模糊,鞍区占位常导致特定方位视野缺损(如双颞侧偏盲)。建议中老年人定期接受眼底照相与自动视野计检查,特别是发现视神经苍白萎缩时,需警惕上游压迫病灶。
② 激素水平“晴雨表”
垂体功能检测可发现隐藏异常:促甲状腺激素(TSH)、皮质醇、性激素等指标异常波动可能提示垂体受压。
③ 磁共振精准“显影”
鞍区解剖复杂,薄层(1-2mm)增强磁共振检查能清晰显示肿瘤与视神经、颈动脉的关系。影像中,L阿姨的肿瘤部分形态呈“雪人征”改变,影像结果为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术前影像检查
三、个性化治疗:微创手术与长期管理并重
鞍区手术曾被称为“神经外科皇冠上的明珠”,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大部分垂体瘤可通过鼻孔自然腔道切除,避免开颅创伤。L阿姨本次手术术式为神经导航辅助内镜下肿瘤切除术,该技术实现了“精准医学”与微创理念的结合,优化肿瘤全切率的同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成为现代肿瘤外科的重要发展方向。
四、给读者的健康备忘
鞍区占位虽凶险,但规范化诊疗可使90%患者回归正常生活。若您或家人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排查颅内病变:
✅ 短期内视力急剧下降且无法用眼疾解释
✅ 视野缺失呈特定区域(如看不见两侧物体)
✅ 伴随顽固头痛、内分泌紊乱症状
生命的窗口需要内外兼修的保护,从关注细微的视力变化开始,为健康筑起立体防线。
(案例经患者授权改编,诊疗细节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还请到医院就诊)
供稿|神经外科 张俊 王旭惠邱瀚泽
编辑|业务拓展部 谢钰(实习)
责编|业务拓展部 张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