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不暑,
五谷不鼓,
“冬病夏治”,
养生正当时。
节气
起居养生篇
大暑节气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期,起居养生尤为重要。中医强调“起居有常”,大暑时节也不例外。日常生活中起床时间、三餐时间、就寝时间都应规律,并养成习惯。同时,大暑之际昼长夜短,可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尽量“夜卧早起”;炎热暑邪最易伤心,适当的午休可宁心安神。
大暑天,很多人因为三伏天的到来喜欢夜间露宿或睡在温度低的空调房间,如此,则寒邪之气易侵入体而损伤阳气。夏季不养阳,冬天易冰凉,一些人冬天之所以格外怕冷,部分原因就是伏天贪凉,不注意防寒防湿所致。
运动养生篇
(1)适当运动
大暑时节相比小暑更加炎热多湿,脾胃易被湿困,故此时更应坚持适当运动,加速湿气排出体外、促进气血濡润脏腑。
首先可以选择清晨或傍晚的户外徒步。大暑徒步既能满足有氧运动需求,也能避免运动过度致出汗过多而耗气伤津。其次,游泳在大暑节气是个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祛暑消夏的好运动。通常一周三次即可,每次10-30分钟,游泳前必须充分做好准备活动,防止抽筋等意外发生。太极拳在暑盛湿重的大暑时节也是非常适宜的运动。太极多采取细、微、匀、长的逆腹式呼吸,既能扩大肺活量,又在运动中促进血液循环,尤其适合患有心肺疾病的中老年人。
(2)大暑导引术
方法:双腿盘坐,两手作拳,拄按地面,拳心朝向体侧。臀部微起,重心前移,使两膝头着地,两臂伸直,重心压在两拳上,背部弓起,吸气,同时转头扭肩向身后看,意想头尾相接,至极致,呼气放松,恢复原位。左右各做15次,再行叩齿、吐纳、咽液法。
主治:心烦胸满,颈、肩背、臂、腕部酸痛,哮喘,腹泻脱肛,喜怒不常等。
情志养生篇
大暑节气,暑湿热三邪相互交织,会阻滞 “气”的运行,从而使人们出现心烦意乱、暴躁易怒,焦虑情绪加重,同时也让人觉得困倦、疲劳、食欲不振无精打采,我们称之为“情绪中暑”。此时,在生活中应保持不急不缓、心平气和的状态,让呼吸均匀有序,气顺则心平。在心烦意乱时,可以听听舒缓的音乐,或者做一些深呼吸、放松冥想,转移一下注意力,降低心理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