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后,高温、潮湿的环境让许多人出现食欲下降、进食量减少的情况。
但人体在夏季代谢加快,对营养的需求并未降低,若长期摄入不足,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疲劳乏力,甚至影响器官功能。
那么如何在“吃不下”和“补营养”之间找到平衡?
食物选择
夏季饮食需兼顾“开胃”与“营养”,避免选择油腻、辛辣或高糖食物,这类食物会加重胃肠负担,进一步抑制食欲。
在此推荐以下三类食物。
优质蛋白类
鸡蛋、鱼肉、虾肉、豆腐是理想选择。
鸡蛋富含8种必需氨基酸,且易于消化率。
清蒸鱼肉质细嫩,富含Omega-3脂肪酸,能保护心血管。
豆腐含植物蛋白与钙,适合素食者。
维生素与矿物质类
绿叶菜(如菠菜、空心菜)、彩色蔬果(如西红柿、胡萝卜、蓝莓)是天然营养库,能缓解夏季出汗引起的电解质流失。
健脾开胃类
酸味食物(如柠檬、山楂、醋)能刺激唾液分泌,增强食欲。
发酵食品(如酸奶、泡菜、纳豆)含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消化功能。
烹饪方式
高温烹饪(如煎、炸、烤)会破坏食物中的维生素,且产生油腻感,加剧夏季厌食。
可以使用以下几种烹饪方式。
凉拌与清蒸
凉拌菜能最大程度保留蔬菜中的水溶性维生素;清蒸鱼、虾可保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减少脂肪摄入。
制作时可用少量橄榄油、醋、蒜末调味,既开胃又健康。
快炒与炖煮
快炒需控制火候与时间,避免维生素流失;炖煮适合肉类,能软化纤维,促进消化。
汤类可搭配玉米、薏米等粗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冷食替代
若对热食敏感,可选择冷面、沙拉等低温食物,但食材需彻底清洗,沙拉酱选择低脂款,冷食存放不宜超过2小时。
进食策略
少食多餐
将每日三餐改为5~6餐,每餐量减少至原来的2/3。
这样能减轻胃肠负担,避免因饱胀感拒绝进食。
优化进食环境
保持餐厅通风,温度控制在26℃左右。
使用浅色餐具,视觉上更为清爽。
吃饭时不看手机或电视,避免注意力分散而导致进食量减少。
灵活调整菜单
如对某类食物完全无兴趣,不必强迫进食。
例如,不想吃肉时可用坚果补充蛋白质;不想吃蔬菜时可用少糖果蔬汁替代。
说明:文字原创,部分图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