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伏牛山的晨曦漫过荆襄古道,当汉水的余晖轻吻着宛洛残碑,邓州,这座横亘豫鄂陕三省的古城,便从6800年的光阴里缓缓走来。在这里,每一块城砖都藏着"忧乐天下"的赤子心,每一勺汤汁都熬着烟火人间的温情,每一寸土地都生长着文明不息的基因。
花洲书院的青瓦上,范仲淹挥毫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时的墨香仍未散尽,那笔力穿透千年,至今仍在叩问每个中国人的初心。医圣张仲景的药碾旁,"治未病"的智慧早已融入民族的生命哲学,成为跨越时空的健康箴言。宋金商业街的石板上,车辙里还嵌着当年南来北往的商队驼铃,印证着中原大地"通衢天下"的包容胸襟。从八里岗仰韶文化遗址的陶罐纹路,到福胜寺塔地宫金棺的佛光,从张巡铁铉的忠烈热血,到姚雪垠周大新的笔底波澜,这座城始终在书写着中国人最珍贵的品格:守正与创新共生,家国与民生并重。
在邓州,历史从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当宋金不夜城的灯火点亮古街,您会看见千年前的酒旗与今日的霓虹共舞,范仲淹的忧乐情怀与夜市摊主的吆喝声交响,张仲景的药方与网红奶茶的甜香交融——这不是穿越的幻梦,而是中国人"古今相续"的生活智慧:我们既守护着"先忧后乐"的精神高地,也热爱着"人间烟火"的现世安稳。
舌尖上的邓州,更是一部流动的文明史。窝子面的劲道里,藏着麦黍的厚重;胡辣汤的醇绵中,漾着胡椒花椒的热烈;扣碗里的油脂香,熬的是穰原人家"丰衣足食"的朴素期盼。这些滋味从仰韶时期的陶罐里熬到今天,熬的哪里是食材,分明是"民以食为天"的生存哲学,是烟火人间里最踏实的幸福感。
这个夏天,不如让脚步慢下来,在花洲书院的晨光里读一读《岳阳楼记》、在宋金商业街的暮色里听一段越调的唱腔、在宋金不夜城的喧闹中寻一抹邓瓷的“天青色”、在邓州田园里的千亩荷塘中邂逅浪漫、在杏山的玻璃滑道上看漫山风景,体验清凉刺激、在编外雷锋团展览馆、突破口公园的历史里来一次精神洗礼。
邓州从不用"网红"标签定义自己,它只是静静伫立在时光里,守护着精神的力量,热爱着烟火的人间,让文化在传承中永远鲜活。
来吧,到邓州来。不是来打卡一座城,而是来赴一场千年的约定。在这里,您会明白:有些精神,永远年轻;有些味道,从未改变;有些土地,始终是心灵原乡。
来源:文旅邓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