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高压力、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您是否频繁感到脖颈肌肉紧张僵硬?是否在伏案工作后出现不自觉的头部偏转,甚至伴有阵阵抽痛?盛劲强医生咨询:156-0089-6344(同微步信)
痉挛性斜颈,看似遥远,其实正悄然向每一位透支着自我的现代人靠近。
古代医籍中形象称它为"痉症"、"头摇",指出其核心病机在于:
气血亏虚 - 犹如大树根系失养,脖颈筋肉也因气血不足而僵硬抽搐
风邪侵袭 - 寒热变化如无形利剑,穿透防御力下降的肌体直击颈部
现代人为何成为痉挛性斜颈的高发人群?中医早已洞察本质:
一、 精血暗耗,营卫失和——内伤是根本
持续的高压思考无度消耗心神,深夜不眠更直接损伤肝血肾精。久坐办公,使气血运行不畅,能量通道淤堵;三餐不定、忧思焦虑,更使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颈项筋肉长期得不到充足气血濡养,便如长期缺水的土地,质地发硬、动转不灵,最终导致头颈固定于异常姿势。
二、 邪风趁虚,引动内风——外邪是诱因
现代生活过度依赖空调、冷饮,寒邪无孔不入;季节交替、天气突变更易扰动人体气机。当自身正气不足(气血亏虚),便如城门失守,风邪(无论寒热)极易乘虚而入。外风循经络侵袭至颈项部位,引动内风(即身体内部的不平衡),使筋肉不受控地抽搐、僵直、扭转。《黄帝内经》深刻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是现代人频受此症困扰的关键。
三、 久病入络瘀阻
若未及时干预,反复发作的筋脉拘急会进一步阻碍气血运行,形成瘀血这一病理产物。瘀血阻塞于经络,使气血更难到达颈项,陷入恶性循环,导致僵硬、疼痛加剧且迁延难愈。
45岁的李先生从事 IT 行业,长期熬夜加班。近半年来,他颈部右侧肌肉频繁不自主收缩,头部逐渐向右歪斜,严重时需用手辅助才能保持头部直立,还伴有颈部酸痛、精神疲惫、面色萎黄等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中医接诊后,结合李先生舌淡苔白、脉细弱的体征,以及长期不良生活习惯,辨证为气血亏虚为本,风邪侵袭为标。气血不足导致颈部筋脉失养,风邪乘虚而入,阻滞经络,引发痉挛。
用药上,以黄芪、党参、白术大补元气,推动气血运行;当归、熟地、白芍养血柔筋,濡养颈部筋脉;配伍防风、羌活祛风通络,驱散风邪;加入葛根、川芎引药上行,直达病所,调和气血。
经过三个疗程中药调理,李先生颈部肌肉痉挛次数大幅减少,头部歪斜明显改善,可自主保持正常姿势。颈部酸痛消失,面色红润,精神状态也显著提升。复查时,痉挛性斜颈症状基本缓解,后续通过巩固调理,李先生已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