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不舒服,先查视力” 是很多人的固有认知。但实际上,东莞眼底的健康状况往往比视力更能反映眼部乃至全身的健康隐患。东莞华厦眼科医院张晓山院长提醒 “东莞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一张小小的东莞眼底照片,能捕捉到多种眼病的早期信号,甚至预警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
一、东莞眼底:眼睛的 “精密地图”,全身健康的 “窗口”
眼底是指眼球内部的后半部分组织,包括视网膜、视神经乳头、黄斑、视网膜血管等,这些结构是视觉形成的关键 “枢纽”。更特殊的是,眼底是人体唯一能直接用肉眼观察到血管和神经的部位。视网膜上的血管与脑血管、心血管同源,其形态变化能间接反映全身血管的健康状态。
二、一张东莞眼底照,能揪出哪些 “隐形杀手”?
(1)致盲性眼病的 “早期警报”
青光眼:早期患者视力可能正常,但眼底的视神经乳头会出现特征性凹陷,通过眼底照能在视野缺损前发现异常。
黄斑变性:早期仅表现为视物变形,眼底照可发现黄斑区玻璃膜疣、出血或渗出,早干预能延缓视力丧失。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约3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早期无明显症状,眼底照能发现微血管瘤、视网膜出血等,及时治疗可避免失明。
(2)全身性疾病的 “眼底信号”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血压长期升高会导致眼底血管痉挛、变细等,眼底照能反映高血压的病程和严重程度。
脑卒中预警:视网膜血管堵塞等表现,可能与脑血管病变同源,眼底出现 “棉絮斑” 的人,脑卒中风险增加2-3倍。
血液病、肿瘤:白血病患者可能出现眼底出血;脑部肿瘤可能压迫视神经,导致眼底视乳头水肿。
三、这些人,必须定期做东莞眼底检查!
糖尿病患者:确诊后立即做首次检查,之后每半年至1年复查1次。
高血压患者:血压持续高于 140/90mmHg 者,每年查 1 次。
50 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做 1 次。
高度近视者(600 度以上):每 1-2 年查 1 次。
有眼病家族史者:提前至 35 岁开始定期检查。
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者:定期监测。
四、东莞眼底检查怎么做?
过程快速舒适,全程仅需 5-10 分钟:
散瞳(必要时):使用散瞳眼药水,15-20 分钟起效,4-6 小时恢复。
拍摄成像:类似 “拍证件照”,无需接触眼球。
阅片分析:医生通过高清图像判断,必要时结合OCT进一步检查。
五、常见误区
误区一:“视力好就不用查眼底”。错!青光眼等疾病早期视力可能正常。
误区二:“年轻人不用查眼底”。错!高度近视等人群可能出现病变。
误区三:“眼底照能代替所有检查”。错!仅为基础筛查,可疑病变需进一步检查。
一张眼底照能提前发现多种疾病信号。普通人群每 2-3 年做 1 次,高危人群按建议复查,才能留住清晰 “视” 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