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背景
三伏天已至,北京甲状腺专家贾永忠主任的诊室外排起了长队,贾永忠主任表示三伏天前后甲状腺疾病的看诊率急剧增高。
事实上,临床数据早有显示,三伏天期间甲状腺疾病急诊量显著上升:甲亢急诊量较平时增加60%,心慌、手抖、体重骤降等症状加重;甲减TSH(促甲状腺激素)异常率上升45%,患者更易出现乏力、畏寒等代谢减缓表现;亚急性甲状腺炎发病率翻倍,颈部疼痛、发热等症状在湿热环境下更易恶化。
三伏天应对甲状腺疾病刻不容缓,为此BTV《都市晚高峰》报道人物、中医世家传承工作委员会委员贾永忠主任围绕这一话题对广大甲状腺疾病患者展开科普宣讲。
2025三伏天起止日期
7.20 起伏——7.30 中伏——8.9 末伏
科普宣讲一:三伏天“湿邪”最易入侵人体
贾主任刚刚接诊了一位甲亢患者,心率高达180,还出现了急性腹泻和呕吐。为什么这样的甲亢危象在三伏天尤为明显呢?三伏天是中国传统历法中一年中最热的时段,通常出现在小暑至处暑之间,涵盖初伏、中伏、末伏三个阶段。这一时期气温高、湿度大、气压低,形成“湿热交蒸”的气候特点。中医认为,三伏天是“湿邪”最易侵袭人体的时期,湿热环境易导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对于甲状腺疾病患者而言,这种极端气候可能加剧病情波动,甚至引发急性发作。
科普宣讲二:三伏天成甲状腺疾病高发的原因
针对这个问题,贾主任提到,三伏天的湿热环境通过多重机制影响甲状腺健康。首先,高温导致人体基础代谢率上升,代谢负担加重,甲状腺激素需求增加,可能诱发甲亢患者病情恶化;其次,湿度变化影响淋巴细胞活性,易产生免疫功能波动,桥本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易出现症状反复;再次,汗液分泌增多可能加速药物排泄,影响甲减患者优甲乐等替代治疗的稳定性,还有部分患者因为暑热,怕冷症状缓解,误以为病情好转而减少药量,也会出现指标波动。
科普宣讲三:把握“四调一化”黄金期,祛湿散寒护腺体
贾主任结合近40年经验总结的"四调一化消瘿法"的甲状腺诊疗理念,针对这一特殊时节的病理特点,通过整体调理,在临床取得显著疗效。这个诊疗理念以"调气血、调阴阳、调脏腑、调经络"四调为纲,配合"化痰瘀"的核心治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医解决方案。治疗时首先运用疏肝解郁法疏通肝经气滞,配合特定针刺手法刺激穴位,使郁结之气得以宣发。对于气阴两虚型患者,则采用药物益气养阴,结合穴位艾灸,使阴阳重归平衡。在脏腑调理方面,着重健脾祛湿,增强脾胃运化功能。经络调节通过针刺、艾灸特定穴位疏通气血,改善甲状腺气血瘀滞,从而缓解症状,恢复内分泌平衡。针对甲状腺结节、肿大等病理产物,运用化痰散结药物,配合外敷局部贴敷,使痰瘀渐消。整个治疗过程注重因人施治,根据患者体质差异调整用药比例,并配合节气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科普宣讲四:三伏天甲状腺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三伏天的特点是暑、湿、热三邪交织。甲亢多属肝火亢盛,遇暑热会火上浇油;甲减常是脾肾阳虚,此时反而要防过度祛湿伤阳;结节患者关键在于痰瘀互结,湿热环境会加重痰湿;桥本作为自身免疫病,中医认为与正气不足有关,暑湿最易伤气。
甲亢患者要注意清热泻火,养阴生津,忌食辛辣燥热和温补的食物,保证充足的饮水;甲减患者呢需要温补脾肾,顾护阳气,避免暴饮暴食增加脾胃的负担,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阳气潜藏和恢复;甲状腺结节患者需要疏肝理气,调畅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生气、焦虑、抑郁;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伤肝。
科普宣讲五:抓住三伏天契机,实现健康目标
三伏天对甲状腺疾病患者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通过科学防护与中医调理,患者不仅能平稳度过酷暑,还可借助“天人相应”的养生理念,实现疾病控制与体质增强的双重目标。正如贾永忠主任所言:“三伏天的湿热是外邪,更是人体自我调节的契机,顺应自然、辨证施治,方能‘治未病、愈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