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新闻报道,杭州一位50岁的大叔在晨练后回到家,吹了一会空调,没想到就突然胸痛,被送到医院抢救,医生表示,在晚半小时,就可能直接猝死了,而原因就是因为空调。
这样的事情还不少,这位大叔是算幸运的,有些人就算被救过来了也是一个偏瘫,空调这样家家户户都有的解暑工具,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呢?
大热天,你的身体是台全功率运转的散热器,每一寸皮肤的毛孔都张开着,血管也舒张到最大,拼命想把体内的热量排出去,这是一种本能的自救。
可当你一头扎进冷气十足的空调房,一切都变了,冷风就像一盆冰水,兜头盖脸浇下来,皮肤上的血管瞬间收缩,毛孔骤然紧闭,这是身体在防止热量过度散失。
但这只是表面,你身体核心的温度,还没来得及降下来,于是,一个尴尬的局面出现了:外冷内热。
你觉得身上凉飕飕的,甚至有点发抖,可体内的那股热气却被堵住了,无处可去,只能在五脏六腑里横冲直撞,这种温度的断崖式下跌,对血管来说,不亚于一场地震。
血管猛地一缩,血液流动的阻力陡然增大,血压会应激性飙升,对于那些血管本就脆弱、血压不太稳定的人,这就是在玩火。
脑血管一痉挛,心脏一过载,意外可能就在这一瞬间发生,更别提那些刚健完身、大汗淋漓就冲进空调房的人,等于亲手给心脏和血管安排了一趟最惊险的“过山车”。
如果说温差是看得见的敌人,那空调制造的整个环境,才是真正的“隐形杀手”,首先是干燥。
空调抽走的不只是热量,还有空气里的水分,你以为自己待在清凉的办公室,其实是身处一座“人造沙漠”。
首当其冲的就是你的呼吸道,鼻腔和咽喉的黏膜,是我们身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需要湿润才能正常工作,环境一干,这道防线就直接报废,变得又薄又脆。
嗓子干痒、咳嗽,都是小事,关键是,失去了湿润的保护,病毒和细菌就能长驱直入,呼吸道感染、甚至诱发哮喘,都顺理成章。
除了这个,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家的空调多久没洗了?别只擦外壳,空调内部的滤网、蒸发器,简直是微生物的天堂。
灰尘、螨虫、霉菌、军团菌等东西,它们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生息,你一开空调,这些“微生物大军”就乘着冷风,在你房间里开一场盛大的巡游,然后被你一口一口吸进肺里。
那些头晕乏力、关节酸痛、鼻塞咳嗽的“空调病”,很大程度上,就是它们惹的祸,别不信,最近一个做殡葬生意的博主,就表示自己在工作的时候,遇到一位因为没有清洁空调走了的逝者。
人是突然就没的,一检查原因,就是因为得了白肺得军团菌,这一大半的原因就是因为不清洁空调导致的。
除此之外,很多人贪图凉快,却忽略了身体内部正在悄悄泛滥的“湿气”,长时间待在低温环境,毛孔闭锁,身体代谢产生的湿气、浊气,就像城市高峰期的车流,被死死堵在体内,排不出去。
中医里讲“寒主收引,湿性黏滞”,寒气和湿气一旦在体内狼狈为奸,就会形成一片“沼泽”,你会觉得浑身沉重、关节酸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舌头伸出来一看,又白又腻。
夏天本是人体“开门祛湿”的最好季节,结果却因为一台空调,反而在体内“闭门养湿”,得不偿失。
空调不是敌人,它只是个没感情的工具,想让它为你所用,而不是被它所伤,你得学会跟它“约法三章”。
第一,温度别耍小孩子脾气,26℃是道坎,也是人体最舒服的平衡点,低于这个温度,身体的调节压力就会陡增,室内外温差最好别超过7℃,给身体一个缓冲的余地。
风口记得往上吹,冷空气是往下走的,让它自然沉降,整个房间都能凉快,也能避免冷风直吹头颈、关节这些要害部位。
第二,定期给它“大扫除”,滤网每个月自己动手洗一次,不费事,每年夏天正式启用前,最好请专业人士给它来一次彻头彻尾的“深度保洁”,把里面的细菌老巢一锅端了。
第三,给房间留个“呼吸口”,别为了省电,把门窗关得像个铁桶,每隔两三个小时,关掉空调,开窗通风十几分钟,让新鲜空气进来,把积攒的二氧化碳和废气请出去。
怎么用空调,折射的是你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除了跟机器“谈条件”,更重要的是给自己“留后路”。
在空调房里,别光膀子,手边常备一件薄外套或一条毯子,护住肩膀、膝盖和肚子这些容易受凉的地,身体暖了,才能更好地抵御外部的寒气。
别一坐一整天。凉快也不能当“活体雕塑”,每一个小时,起来走动走动,伸个懒腰,让下半身的血液重新流动起来。
晚上睡觉,善用“定时”和“睡眠模式”,别让空调对着你吹一整夜,后半夜体温会下降,最容易着凉,让机器在你睡着后,自己悄悄收工。
最后,管住嘴,空调房里再配上冰西瓜、冰啤酒,等于内外夹击你的脾胃,不如喝点温热的姜茶,或者煮一锅绿豆薏米汤,帮身体从内部把湿气排出去。
夏天本是身体开门的季节,别让空调把它变成了一座关上门的堡垒,懂它,也懂自己,这股凉风才能吹得心安理得。
FM93浙江交通之声2025年07月16日《杭州50岁大叔晨练后空调直吹两小时险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