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中医院超声科医生冯涛凭借如炬的“火眼金睛”与精湛的专业技术,历时28天,为一位面临罕见脐带真结高危风险的孕妈妈李女士(化名)构筑了坚实的安全屏障,最终母婴平安。
据悉,李女士在孕晚期到河南省中医院超声科进行常规产前检查时,首诊医生发现胎儿脐带存在异常情况,随即紧急联系了经验丰富的冯涛进一步会诊。
超声探头在冯涛手中缓缓扫描着胎儿的情况,他清晰地捕捉到脐带一处真结的存在。
冯涛向李女士解释:“脐带真结的发生率不足1%,但一旦发生急性缺氧,抢救窗口极短。目前该脐带真结尚未完全拉紧,但若随胎动或宫缩骤然拉紧,胎儿可能在数分钟内因血氧中断而面临生命危险,必须立即干预,为胎儿争取生存时机。”
随后,冯涛紧急联系该院妇产科。李女士被迅速送入妇产科病房。冯涛和妇产科医生根据李女士的情况,制定了个体化方案——每周2次~3次高频超声监测。
每一次超声检查,包括脐带真结的观察、监测胎儿脐动脉阻力指数(RI)、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静脉导管波形……每一次探头落下,冯涛的目光都死死锁定脐带真结的位置、形态,一丝一毫的细微变化都被精准捕捉、标记、记录。
每一次扫描,冯涛的视线不止于那个要命的真结:胎儿双顶径、腹围、股骨及羊水的细微变化,哪怕是胎动频率一丝不易察觉的减弱……所有可能与缺氧相关的“蛛丝马迹”,都在他那双“火眼金睛”下无处遁形。
“看!打结的位置暂时没有变紧”“血流的搏动依然正常”“宝宝还在不断生长发育”……每一次检查结束,冯涛都要细致解读图像和数据,疏导李女士的焦虑情绪。
整整28天!在冯涛与该院妇产科团队的协同护航下,李女士孕37周+3天,评估显示胎儿体重达标,医生果断执行了剖宫产。
手术室内,妇产科团队的医生们小心翼翼地绕过那个让无数人神经紧绷的脐带真结,轻柔地托出胎儿。“哇……哇……!”随着一声嘹亮的啼哭,所有人都如释重负。
事后,李女士的丈夫向冯涛赠送了锦旗。面对这份沉甸甸的感谢,冯涛深有感触地说:“脐带真结罕见,每一次发现都是与死神赛跑。那些天里,每次超声监测时,屏幕上的每一个数据、每一处波形变化都牵动着我的神经。我深知,我手中的探头不仅是检查工具,更是守护生命的武器。我们能做的就是凭借专业和细心,捕捉每一个细微的异常,为他们争取生机。当听到宝宝嘹亮的哭声时,所有的压力和疲惫都烟消云散了。这份职业的价值,就藏在每一次成功护航母婴平安的瞬间里,这也是我一直坚守岗位的最大动力。”
· ·
责编:韦永柔
审核:李伟强
终审:杜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