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头号干将”视察远东,期间特意来到中俄边境口岸,当场下达一道命令。
日前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对俄远东地区展开工作访问,这是每年的例行公事。这一次,米舒斯京将首站选在阿穆尔州,期间视察了该州的卡尼库尔干公路口岸。
俄总理米舒斯京(右)视察中俄边境口岸
据悉,卡尼库尔干公路口岸是中俄边境的重要货运口岸之一,连接中国的黑河。2022年6月,中俄首座跨境公路大桥正式通车,从那以后,这个口岸才真正和中国的黑河口岸连通,货物运输方便多了。
俄海关数据显示,自2022年6月开通至2025年7月,从这个口岸进出的车辆已经超过了17万辆。2025年上半年,该口岸危险货物运输量激增147%,成为俄罗斯维系经济命脉的关键通道。
但是,问题也来了。现在这个口岸还只是按“临时方案”在凑合着运行,俄方一侧的永久性公路口岸还在建设中,极大限制了该口岸的发展前景。
按设计,这个口岸每天应该能通行860辆车。可因为现在用的是简陋的临时设施,实际效率低得可怜,货车经常要在那里堵上几十个小时,司机们苦不堪言。为了解决拥堵,俄罗斯方面甚至向中国提出请求,希望把口岸每天的开放时间从16小时延长到24小时,好让货车能多跑几趟。
中俄边境卡车排队等通关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仅一江之隔的中国黑河口岸,已实现智能化通关,用上了先进的扫描设备和人工智能预测车流,一辆货车平均只要10分钟就能搞定通关手续。俄方研究机构曾估计,效率落差造成的损失,每月超过3亿元人民币。
正是看到这一问题,米舒斯京亲赴中俄边境“督战”,他当场下令,必须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永久口岸建设,“不能失去目前的发展势头。”
除了卡尼库尔干公路口岸外,俄方在远东还在推进三大工程。一个是正在建设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国际机场的新航站楼,这个项目已经被列入俄罗斯2030年前升级改造远东75座机场的大计划里,米舒斯京这次也去视察了。
另一个是连接黑河两岸的跨境索道,预计今年年底就能建好,到时候旅客过境只需要10分钟,非常方便快捷。还有一个是在黑瞎子岛(大乌苏里岛)搞的联合开发区,俄罗斯想学习中国“深圳-河套”那种成功的合作模式,在这里建设一个现代化的跨境经济合作示范区。
从俄方这些动作可以发现,在西方制裁一波接一波、对欧贸易断崖式下跌的情况下,莫斯科“向东看”的脚步越来越快,越来越坚定。
黑龙江大桥
可话又说回来,俄罗斯现在有多么重视远东,恰恰反衬出他们当年有多么短视。
自1992年中俄签署《关于经济贸易关系协定》,开启边境贸易以来,中方不止一次地提出建议,希望能升级口岸设施,提高跨境运输的效率。但俄方始终顾虑重重,既担忧远东人口流失,又总想着“欧洲优先”,在远东的开发迟迟没有进展。
直到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西方制裁铺天盖地而来,俄欧贸易断崖式下跌。据俄经济发展部统计,俄欧贸易占比从2019年的41%骤降至2024年的11%,俄罗斯这才真正开始着急,下决心在东方另寻出路。
然而,俄罗斯欠下的历史账太多。苏联解体后30年,俄方对远东基建投入严重不足,俄审计署2024年报告,远东联邦区公路密度仅为俄欧洲部分的1/9,67%道路无硬化路面,这路况之差可想而知。
更说明问题的是,连接中俄的黑龙江公路大桥,中国这边只用了两年就建好了,而俄罗斯那边配套的道路工程,竟然拖拖拉拉搞了五年才开工,效率差距一目了然。
俄罗斯坚定“向东看”
米舒斯京严令“年底必须完工”,看似紧张,实为敲打行政部门。就拿黑河跨境索道这个项目来说,俄罗斯段的工程进度比中国那边落后了41%。原因就是审批流程极其繁琐,竟然有多达17个环节要盖章。
总的来说,卡尼库尔干公路口岸就是俄罗斯“向东看”的缩影,其升级不仅关乎物流效率,更承载着俄战略转型与地缘突围的使命。但俄罗斯想要清除历史积弊,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办成的,不过,只要俄罗斯能拿出务实的态度,认真推进合作,中国的大门始终愿意为他们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