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林:在国际传播中关注民间场域的情感共鸣
创始人
2025-07-27 17:58:35
0

白林

我是新华社河北分社记者白林,曾在肯尼亚常驻。从事国际传播工作15年来,相比令人眼花缭乱的热点新闻,我更愿意关注和记录一些平凡人物的故事,这些“庙堂之外”的寻常感动常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我想向大家讲述一群很“酷”的中国青年的故事,他们十多年如一日,在非洲“造梦”。你可能会问:他们给谁造梦,怎么造梦,造什么梦,为何要在万里之外的非洲造梦?

我先带大家走进一个特别的地方——肯尼亚马萨雷贫民窟。在这片不到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住着60万人,每人日均生活费不足1美元。我们都知道非洲贫困,但我也时常诧异:即便在聚集联合国等大量国际组织、号称“东非小巴黎”的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依然存在着这样一个贫民窟。然而,刘宜孟翰等中国青年,用11年时间,在这个贫民窟种下了一个个发光的梦想。

2022年4月的一天,我和同事跟随刘宜孟翰走进马萨雷贫民窟。目之所及,斑驳的铁皮屋棚如波浪般层层叠叠,崎岖的小路旁散落着各色垃圾。但当我们穿过蜿蜒的巷道来到一所学校时,又是另一番场景:学生们正认真上课,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练习本上写满了工整的字迹。

午饭后,孩子们把我围住了,眼神充满好奇,发出阵阵欢呼声。当我举起手机拍摄时,他们蹦蹦跳跳,挥舞双手,有的做鬼脸,有的做出胜利的手势,还不时喊着“Jackie Chan”!面对我们这些外国大人,孩子们用他们的言行拉近我们彼此的距离。这个场景令我终生难忘,因为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偏见往往源于距离,而善良与纯真从来不分肤色。这些孩子即便出生在贫民窟,也应被世界温柔以待。

不透雨、不烫手的教室

11年前,19岁的中国留学生刘宜孟翰就体会到了与我相同的感受。

刘宜孟翰等5个中国年轻人于2014年在马萨雷成立了公益组织“造梦公益”。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是用在中国线上平台筹集到的8万元爱心款重建了马萨雷贫民窟的一所学校,也是我去采访的那所学校。

刘宜孟翰对我说,当新校舍落成时,孩子们摸着水泥墙面手舞足蹈——这是他们第一次知道,教室原来可以不透雨、不烫手。

2023年4月19日,在肯尼亚内罗毕马萨雷贫民区的一所小学,刘宜孟翰在读书活动后为孩子们鼓劲加油。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 摄

至今,“造梦公益”已援建或修缮了肯尼亚多所贫民窟学校。刘宜孟翰时常为孩子们鼓劲加油——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不要轻言放弃。

重塑生活节奏的午餐

孩子餐盘里的是肯尼亚最常见的乌加利——一般将玉米粉烹调后做成面团的形状,并配上菜叶、牛肉和汤汁。在马萨雷,这样一顿免费的午餐可能意味着辍学率和犯罪率大幅下降。2017年3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联合发起、“造梦公益”负责落地实施的“国际免费午餐项目”在这里落地。

2022年4月28日,在肯尼亚内罗毕马萨雷贫民区一所学校,孩子们在教室吃免费午餐。新华社记者 董江辉 摄

我采访时看到,中午一下课,孩子们便跑到厨房门口排队,满怀期待地领取免费午餐。我看着排队领餐的孩子们,决定不去打扰他们用餐,也不去追问那些“午餐好吃吗”“能吃饱吗”之类的问题。在这个时刻,保持适当的距离和沉默,或许才是对这群孩子最基本的尊重——这种尊重,本就应该超越国籍、肤色和年龄的界限。

这所学校的副校长凯文拉着我说:“你知道吗?现在每天中午,整个贫民窟都会安静下来。因为孩子们都在学校吃饭,街头没有为抢食物发生的斗殴。”联合国官网显示,非洲6国万余名学生已吃到免费午餐,它入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行动。91%的受访家长认为该项目改善了家庭生活,他们更愿意支付学费送孩子上学;学生盗窃案件也有所减少。

可以说,中国青年用朴素的方式,重塑着这片土地的生活节奏。

“星光大道”上的追梦人

这个旋转的身影叫保罗,贫民窟长大的街舞少年。

2019年8月17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第二大贫民窟马萨雷,保罗·奥丁多(左)在达人秀上跳舞。新华社记者 张宇 摄

他永远记得六年前那个闪耀的日子。在“造梦公益”达人秀的舞台上,当保罗最后一个舞步定格时,台下爆发的欢呼声如潮水般涌来。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被认可、被喝彩的滋味,这也激励他日后成为一名教青少年跳舞的志愿者。

正是“造梦公益”在马萨雷举办的达人秀、足球联赛和梦想画展等活动,让保罗们收获了自信。无论是唱歌、跳舞,还是演杂技、打太极,孩子们在“造梦公益”搭建的“星光大道”上尽情展示自我。

11年来,“造梦公益”为困境中的孩子们点亮微光,帮助他们探索自我、建立自信;在贫瘠的土地播下梦想的种子,静待生命的绚烂绽放。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

我跟着刘宜孟翰穿行在马萨雷贫民窟,看到很多当地人热情地向他打招呼。在这个贫民窟的人们眼中,刘宜孟翰等年轻人就代表着中国。他们看似势单力薄,但背后有我们强大祖国的支撑。得益于中国一些基金会、企业以及个人资助,“造梦公益”得以顺利开展各项活动,数万贫困儿童受益。

2016年8月2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第二大贫民窟马萨雷的一所小学,“造梦公益”组织的志愿者陈舒捷在给学生们上课。新华社记者 李百顺 摄

当地人对我说:“这些中国年轻人不是施舍者,而是我们的伙伴。”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国青年在“造梦公益”的号召下来到非洲成为国际志愿者。他们传承着中非民间友谊,书写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

从一座明亮的校舍到一顿免费的午餐,从一支欢快的舞蹈到一幅绚丽的画作,中国青年用质朴和善意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是保罗阳光下舞动的身影,是教室里回荡的琅琅书声,是贫民窟里萌发的千万个梦想。正如这幅贫民窟孩子的画作:LIFE IS MY STORY。我愿意将它翻译成:我命由我书。中国青年在非洲的造梦故事,也正在书写最动人的篇章。

2024年8月7日,这是“造梦公益”在马萨雷贫民窟举办的艺术画展中的一幅画作。刘宜孟翰供图

我曾任新华社内罗毕分社首席记者和非洲总分社终审发稿人,有幸采写和编发了很多温暖的故事。中国师傅结对的非洲徒弟走向重要岗位,中国医生救治的产妇怀抱新生儿露出笑容,中国农业专家培育的种子在非洲土地上结出硕果……这些鲜活的片段汇聚在一起,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生动的注脚。

我们的笔和镜头,不仅要记录变化,更要传递温度;不仅要报道事实,更要搭建“心桥”。因为真正的国际传播,从来不是单向的讲述,而是双向的对话;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平等真诚的交流。在这条传播之路上,我们既是记录者,也是建设者。

2021年10月,新华社记者白林在联合国内罗毕办事处出镜拍摄。

2023年5月24日,新华社记者白林在肯尼亚内罗毕对时任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迈穆娜·穆赫德·谢里夫专访后,合影留念。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5德阳蓝鲸音乐嘉年华燃爆... 七月的德阳,骄阳似火,热情洋溢。7月26日,2025德阳蓝鲸音乐嘉年华在德阳市旌阳区天府数谷举行,来...
廉江江头村规划结硕果,番石榴主... 在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聚焦廉江江头村发展需求,以城乡规划设计为抓手...
【7.28世界肝炎日】一颗糖的... 阳光讯(记者 郑亚雷 通讯员 张森)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我国今年的宣传主题为“社会共...
胡忠雄主持召开多彩贵州城整体规... 7月27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胡忠雄主持召开多彩贵州城整体规划提升工作专题会。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
原创 三... 三伏天,一年中最热、最潮湿的时节,人体新陈代谢加速,出汗增多,免疫系统也处于高度敏感状态。然而,许多...
夏吃莲,心不烦!三伏天使劲吃,... 夏日炎炎,总想来点清爽又养身的吃食?那莲子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莲子可是个宝,它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原创 俄... 俄乌战争的最新一轮冲突将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了红军城这一战略要地。正如《华尔街日报》及国际权威媒体所...
严重脂肪肝的治疗方法有那些?肝... 脂肪肝,尤其是重度脂肪肝,是一种日益普遍的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脏内脂肪含量异常增高,可能导致肝功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