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聚焦廉江江头村发展需求,以城乡规划设计为抓手,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调研与精心规划,相关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为江头村未来发展描绘出清晰蓝图,其中围绕当地特色番石榴产业的规划设计成为亮点。
立足实际调研 夯实规划根基
规划工作启动之初,团队便扎根江头村,开展全方位实地调研。江头村位于廉江市吉水镇东北侧,毗邻河唇镇,距吉水圩 3.5 公里,距 881 县道直线距离 0.64 公里,距河唇高铁站直线距离 3.5 公里,交通便利的地理优势为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农产品外销创造了有利条件。
图为团队分批前往调研 胡茂辉供图
当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 1600-1650 毫米,气候温暖湿润,光热充足,非常适宜番石榴等农作物生长,这为依托特色农业发展乡村经济提供了自然基础。通过对村民生活需求、游客潜在需求的细致摸排,发现休憩、运动、露营、亲子互动、农事体验等需求较为集中,为队员们对于功能区规划提供了明确方向。
同时,结合廉江地区降水集中于夏秋季、全年气温在 12.7℃-32.4℃之间波动的气候特点,规划充分考虑季节性活动安排与设施耐久性,确保设计方案兼具实用性与前瞻性。
聚焦特色产业 构建规划框架
基于调研结果,规划团队以 “一带、一核、多节点” 为整体框架,将番石榴产业作为核心纽带贯穿其中。“一带” 即沿方澜湖景观观赏带,串联起乡村自然景致与人文风貌,沿途设置观景平台、休闲步道,让游客在欣赏湖光山色的同时,感受乡村气息。
“一核” 为科研种植文化交流中心,承担番石榴品种改良、种植技术研发、产业文化展示等功能,计划引入先进农业技术,提升番石榴品质与产量,同时打造集科普教育、技术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助力番石榴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多节点” 涵盖多个功能区域:科研研学体验区设置番石榴种植体验田,让参与者近距离接触农事劳作;乡村文创休闲区围绕番石榴IP开发文创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民宿度假区打造以番石榴为主题的特色住宿,增强游客体验感;番石榴广场则作为村民与游客的活动中心,展现当地产业文化特色。
图为队员们打造的IP设计 胡茂辉供稿
完善功能布局 呈现阶段成果
目前,规划方案已完成总体设计,在经过指导老师陈亮奎的指导和小组会议的沟通下,各项功能区布局清晰,重点设施规划明确。从入口设计来看,北门紧邻游客服务中心与番石榴 IP 形象区,营造浓郁的产业文化氛围;西门连接停车场与科研种植交流中心,便于物资运输与研学团队进出。
图为队员们进行会议商讨 李昊来 供图
为队员们设计的部分效果图 胡茂辉 供图
为队员们设计的部分效果图 胡茂辉 供图
在产业布局上,规划有西瓜红番石榴、红宝石番石榴种植区,采用科学种植模式,既保证产量,又形成规模化景观。榴语长廊以番石榴文化为主题,通过图文展示、实物陈列等方式,讲述产业发展历史与价值。
配套设施方面,游客服务中心融入番石榴元素,提供咨询、导览等服务;童趣果番区结合番石榴种植设置亲子互动装置,丰富家庭游客体验;榴下小宿、榴香烤营等住宿露营区域,满足不同游客的过夜需求,延长消费链条。
图为队员们设计的部分效果图 胡茂辉 供图
接下来,团队将根据阶段性成果,进一步优化规划方案,推动设计落地实施。通过城乡规划设计与番石榴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有望激活江头村发展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也为高校服务地方发展提供实践范例。
图文来源:百村美境创艺团实践队·
编辑:胡茂辉、欧阳菲儿、百村美境创艺团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