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糖”到“无糖”:四步教你缓解“甜蜜负担”
创始人
2025-07-28 18:08:31
0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起全球倡议,呼吁各国政府对含糖饮料按更高税率征税。一时间,“糖税”一词成为公共健康领域关注的焦点。这一举措旨在减少人群糖摄入量,切实降低超重、肥胖和糖尿病等日益沉重的慢性病负担。

炎炎夏日,一瓶冰镇饮料或一杯香甜奶茶似乎是解暑的寻常选择,然而,其甜蜜外表下潜藏的糖分往往超乎想象。一瓶500毫升的橙味汽水含糖量为40~50克,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25克)的1.4倍。一杯中杯全糖奶茶的糖分可以轻松突破45克,相当于十几块方糖的量。许多披着健康外衣的饮品同样暗藏玄机。例如,果味酸奶、瓶装果汁、能量饮料、功能型茶饮等,常以“低脂”“维生素添加”等标签吸引消费者,但实际上却含有葡萄糖浆、果葡糖浆等。

在日常饮食中,含糖饮料往往是“热量陷阱”。它们无法提供饱腹感,却可瞬间拉高血糖,使人产生“越喝越饿”的生理反应,进而进食更多食物。一项针对中国居民的营养调查显示,超过六成青少年每天摄入含糖饮料,其中近1/3已突破添加糖推荐摄入量。

提及“控糖”或“减糖”,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我平时不怎么吃糖”。殊不知,人们日常摄入的添加糖,绝大多数并非源于显眼的糖果糕点,而是隐匿于形形色色的食品之中。从早餐麦片、风味酸奶、番茄酱、调味乳制品、果脯零食,到饮料、快餐和加工食品,糖无处不在。隐形糖以蔗糖、葡萄糖浆、果葡糖浆、麦芽糊精等五花八门的名称隐匿于配料表中,使公众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远超健康推荐量的糖分。

减糖第一步:从含糖饮料开始。

少喝饮料是减糖最直接有效的突破口。不妨尝试将奶茶、碳酸饮料、功能饮料的摄入频率减半,逐步转向白开水、气泡水或自制柠檬茶等清爽饮品,让味蕾重新适应天然风味。若有饮用习惯,可循序渐进,从“全糖”降至“半糖”,再迈向“无糖”。

减糖第二步:培养阅读营养标签的习惯。

每次购物时驻足片刻,审视产品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及时规避隐形糖风险。

减糖第三步:把握家庭烹饪的方寸之地。

许多传统佳肴依赖糖提鲜,如红烧、酱汁类菜品。在保持风味的前提下,不妨将糖量减半,或巧用米醋、胡椒粉等提味。同时,我们应坚持“崇尚本味、克制调味”的烹饪理念,帮助家人接纳并享受低糖饮食。对于儿童,从小培养“不过甜”的味觉偏好,无疑是父母送给孩子的一生健康礼物。

减糖第四步:不用糖来改善情绪。

情绪与糖摄入的微妙关系不容忽视。当压力大或情绪低落时,高糖食物经常被视为心理慰藉。这种“情绪进食”虽能带来转瞬即逝的满足感,却易酿成依赖循环,催生肥胖。我们不妨通过运动、聊天、听音乐等方式,主动进行心理疏导,从源头削弱对糖的过度渴求。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田懋一 王腾逸

整理:健康报特约记者 衣晓峰

编辑:王建影 管仲瑶

校对:李诗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儿子心理异常背后,竟然藏着这些... 又是一个周末,这次来咨询的来访者是个初三男生阿信,从其母亲的主诉中我感到有点压力,阿信的问题似乎有点...
甘肃五日游当地人自由行攻略分享... 家人们!最近甘肃旅游那可是火出了圈,尤其是甘南这片神秘又美丽的土地,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无数游客的...
原创 黄... 在中医药的世界中,黄连上清丸是被大众所熟知的中成药,以其独特的功效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长期以来,它...
上海交大:高血糖患者若经常吃玉... 最近,上海交大医学院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引起了糖友们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 高血糖患者若适量食用玉米,...
关于基孔肯雅热,张文宏首次发声 目前,广东出现了基孔肯雅热病例 针对我国近期南方部分地区突然增多 并出现外溢的基孔肯雅热病例 国家传...
从个人到家人,从省内到全国:职... 最近,越来越多的小伙伴能看到自己的“国家医保服务”APP上多了“医保钱包”功能,这意味着,我们的职工...
一碗方便面70元,暴跌50%,... 曾经人头攒动的泰国,突然像被按下了“慢放键”,这背后是中国游客的骤减。 作者|曾有为 来源|品牌观察...
碘盐与甲状腺健康:科学摄入是关... 前言 “碘盐致癌”的说法时而流传,让不少人对餐桌上的这味必需品心生疑虑。碘盐到底还能不能安心吃?如何...
中国的乡村建筑,原来可以是这个... 中国的乡村建筑,原来可以是这个样子。那是错落有致的青瓦白墙,在山间田野间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古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