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如何影响血糖水平?哪些呼吸方法有助于控制血糖,这篇文章为你说清楚!
深呼吸与应激激素
研究表明,深呼吸和缓慢呼气有助于激活副交感神经,进而降低体内应激激素的分泌。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在身体面临压力时会大量释放,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因此,通过深呼吸和缓慢呼气,可以减少应激激素的释放,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举个例子,当你感到紧张或焦虑时,你可能会不自觉地加快呼吸速度,这时身体就会进入应激状态,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的分泌就会增加,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相反,如果你能够有意识地做深呼吸,让呼吸变得平稳而有节奏,身体就会逐渐放松,应激激素的分泌也会减少,血糖水平也会相应下降。
呼吸与胰岛素敏感性
胰岛素是调节血糖水平的关键激素,它促使体细胞摄取血液中的葡萄糖。然而,对于某些患有胰岛素抵抗的人来说,胰岛素无法很好地发挥作用,从而导致血糖水平上升。
研究发现,通过呼吸训练,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并改善胰岛素的功能。这意味着通过正确的呼吸方式,可以减少胰岛素抵抗,从而改善血糖管理。
胰岛素敏感性的提高与呼吸训练之间的关系可能涉及多方面。
一方面,深呼吸和缓慢呼气有助于降低身体的应激状态,减少应激激素的分泌,这些应激激素可能会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
另一方面,呼吸训练还可能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促进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响应。
呼吸节奏与血糖稳定性
呼吸节奏对血糖水平的稳定性也有直接影响。当我们呼吸快速而浅表时,身体容易进入应激状态,导致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从而使血糖升高。
相反,当我们通过深呼吸和缓慢呼气使呼吸变得平稳而有节奏时,身体会进入一种放松状态,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这种呼吸节奏对血糖稳定性的影响可能与自主神经的调节有关。自主神经是我们体内调节各种生理功能的主要神经系统之一,它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个部分。
深呼吸和缓慢呼气有助于平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维持自律神经的平衡状态。这对于调节血糖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因为交感神经的过度活跃会导致血糖升高,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则可以减少应激反应和血糖的波动。
3种呼吸训练有助管理血糖
呼吸训练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管理血糖的方法。通过定期进行深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训练,可以降低应激激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1.深呼吸
坐在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闭上眼睛,用鼻子深吸一口气,感受气息从鼻孔进入肺部,然后缓慢地呼出。重复这个过程几分钟,可以帮助放松身体,降低应激水平。
2. 腹式呼吸
首先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无论是躺在床上还是坐在椅子上,都要保持背部挺直但不僵硬,肩膀放松,头部稍微向后仰,双手可放在腹部感知起伏。
接着,通过鼻子深吸一口气,让气息深入到肺部并感觉腹部随之向外膨胀,这是腹式呼吸的关键。
然后,缓慢地通过嘴巴或鼻子呼出气体,同时腹部向内收缩,呼气时可稍微用力收缩腹部肌肉帮助排气。
腹式呼吸的节奏应平稳缓慢,可以尝试吸气4秒、呼气6秒的节奏,也可根据个人舒适度调整。
重复这个过程多次,每次呼吸之间可稍作停顿。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呼吸自然流畅,避免过度用力或憋气,如有不适或呼吸困难应立即停止并寻求专业指导。
3. 缩唇呼吸
用鼻子深吸一口气,然后噘起嘴唇,像吹口哨一样缓慢地呼出气体。
这种呼吸方式可以延长呼气时间,帮助肺部更有效地排出废气,提高呼吸效率。
每天进行几次这样的呼吸训练,每次持续几分钟,可以增强呼吸肌的力量,改善肺功能,从而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
重要的是,呼吸训练应持之以恒,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作者:张凯昕
单位:陕西省靖边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