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傍晚,女儿放学回来时眼睛肿得像两颗小桃子,书包带子被攥得皱巴巴的。“我再也不跟小美玩了!” 她把自己摔进沙发,抱枕被踢到地上,“她今天故意把我的橡皮藏起来,还说我画的画像鬼画符!”
我蹲下来帮她捡起抱枕,发现她指甲在沙发套上抠出了小月牙印。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闹别扭了。换作以前,我可能会直接说 “别生气了,明天给她带颗糖就好了”,但这次我没开口 —— 因为我突然想起上周在家长群里看到的一段话:“孩子的矛盾不是洪水猛兽,是学习处理关系的机会。”
第一步:先接住情绪,再谈对错
我轻轻拍着她的背,等她哭声变成抽噎,才慢慢说:“被好朋友嘲笑,一定特别难过吧?” 她抬起头,睫毛上还挂着泪珠:“嗯,我画了好久的。” 我指着墙上她幼儿园时画的歪歪扭扭的太阳:“你看,这是你四岁画的,现在画得多好看。小美可能没看到你的进步呢?”
她吸了吸鼻子,从书包里掏出揉皱的画。我趁机说:“要不我们把画贴在冰箱上,每天画一笔,下周让小美看看你的进步?” 她犹豫了一下,点点头。这时候,我知道她的情绪已经从 “被攻击” 变成了 “想证明自己”。
第二步:用游戏代替说教,让她自己找到和解的钥匙
第二天周末,我带她去公园玩 “寻宝游戏”。我提前藏了她最爱吃的巧克力,然后给她一张地图:“如果小美是宝藏,你要怎么找到她?” 她皱着眉头想了半天:“可能需要道歉?可是我不想先低头……”
我故意把巧克力藏在她够不着的树杈上:“你看,巧克力太高了,你自己拿不到。如果小美在旁边,你们会怎么合作?” 她眼睛一亮:“我们可以叠罗汉!” 我顺势说:“其实朋友之间也像寻宝,有时候需要互相帮忙才能找到快乐。”
那天晚上,她偷偷在纸上写了些什么,然后塞进书包。第三天放学,她蹦蹦跳跳地回来:“妈妈,小美说我的画进步了!我们还约好明天一起画画呢!”
第三步:复盘冲突,把 “矛盾” 变成 “成长的礼物”
周末整理书包时,我翻出那张被揉皱的画,发现背面多了一行歪歪扭扭的字:“小美对不起,我不该说你跳绳难看。” 我趁机问她:“这次吵架让你学会了什么?” 她歪着头想了想:“下次可以先问清楚是不是开玩笑,不要直接生气。”
我把画贴在冰箱上,旁边贴了张便利贴:“友谊像花朵,需要浇水也需要修剪。” 女儿踮着脚看了看,突然说:“妈妈,我们可以做个‘友谊存折’吗?每次和好就存一颗星星,存满十颗就去吃冰淇淋!”
那天晚上,我在朋友圈发了张冰箱的照片,配文:“原来孩子比我们更懂如何修复关系,我们要做的,只是给她递一把梯子。”
写在最后
孩子的矛盾就像一场小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但如果我们只是急着撑伞,就错过了让她学会 “在雨中跳舞” 的机会。试着把 “你应该道歉” 换成 “你觉得怎么做会让自己感觉好一点”,把 “别生气了” 换成 “被误会的感觉一定很难受吧”—— 你会发现,孩子处理关系的智慧,远超我们的想象。
请发财小手点赞关注,愿每个孩子都能在友谊中学会成长,家长们也能少些焦虑,多些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