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小雯(化名)今年二十二岁,因为自理能力差无法适应学校、讨厌学校的环境和设施,开始沉迷游戏和二次元,于是给孩子办理了休学,在家一呆就是14个月。
因为我们是单亲家庭,我在平日里对孩子比较溺爱,加上江苏教育比较卷,孩子从小也没有时间运动和做家务,这些因素导致孩子至今都不会做家务。
在孩子休学在家期间,看着孩子每日沉迷于网络、不出家门,自理能力那么差,还没有生活目标,我很急迫,担心孩子的这辈子都被毁掉了。
好在经过心理咨询专家老师的指导,我和女儿不断学习、成长,孩子现在和正常孩子别无二样了。
接下来,我将简单讲述帮助孩子走出阴霾的这段经历。
希望我女儿的故事可以给面临同样困境的家长一些帮助和启发。
记得去年春天,那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时光。我的女儿,一个22岁的大二学生,几乎没有自理能力,因为无法适应学校生活,选择了休学。在家里的那14个月里,她几乎与世隔绝,作息黑白颠倒,沉迷在网络小说和二次元的虚拟世界里。每当看到她这样,我心如刀割,却又无能为力。我和她的父亲因为种种原因早已离异,女儿一直跟着我生活。或许是因为我对她的溺爱,让她在成长的道路上缺乏了应有的挫折教育。她从小依赖性就很强,自理能力弱,面对困难时总是选择逃避。学校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困扰,让她倍感焦虑,最终选择了休学。每当她遇到困难,我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为她遮风挡雨,却没想到这反而成了她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回想女儿过往成长的经历
回想起那些与孩子共度的时光,我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在她三岁前的日子里,奶奶是她最亲近的陪伴。奶奶住在镇上,而我为了工作,大多数时间都在市里忙碌,只能定期回去看望她。每当推开家门,看到她那双充满期待的眼睛,我的心就充满了愧疚。她总是紧紧地抱着我,仿佛害怕我会再次离开。有时,当我准备离开时,她会紧紧拽着我的衣角,眼泪在眼眶里打转,那时我还年轻,虽然心中也充满了不舍,但总以工作为借口,匆匆地离开。如今想来,我真的错过了太多与她相处、建立深厚情感的机会,不懂得应该亲自陪伴她成长。我真的很想对她说:“宝贝,对不起,妈妈错过了你成长的重要时刻。”
还记得在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我和她的爸爸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了分开。那时,我尽力去保护她不受伤害,告诉她:爸爸妈妈都很爱她,只是大人之间没有了感情,和她没有关系。我从未在她面前说过她爸爸的坏话,因为我害怕那些负面的言语会伤害到她幼小的心灵,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心和愤恨,让孩子买单。所以在女儿很小的时候,我也希望她有父爱,会让她爸爸带她出去玩、吃饭啊等等,因为从孩子出生到现在,她们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然而,随着她慢慢长大,她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和感受。有一天,她告诉我,她爸爸人不行,她爸爸带她出去玩的时候,总是说我的坏话。那一刻,我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揪了一下。我意识到,我曾经的努力可能并没有完全保护到她。但她告诉我,她并不恨她爸爸,只是觉得有些失望。如今,虽然和她爸爸在同一个城市,但很多年就没有再联系了。
随着她渐渐长大,步入了初中的校园。那段时间,是我在教育方法中出现问题最多的时候。有一次,她因为不愿意吃饭,怎么叫都躺在床上。我一时生气,狠狠地踹了门,那声音在屋子里回荡了很久。那一刻,我看到了孩子惊恐的眼神,我知道我做错了。但出于面子和自尊,我一直没有向她道歉。我一直在用各种方式去弥补,希望能让她感受到我的爱和关心。但直到现在,我才意识到,一句真诚的道歉,或许比任何弥补都来得更加重要。然而,我第一次做母亲,也不懂怎么正确的去教育孩子,只是希望她能健康平安快乐的生活,所以会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她,没有学习和采用好的方式方法。正因为这样,我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逐渐偏离了正规。
网络世界才是女儿的真实世界
作为一位母亲,我时常陷入深深的忧虑之中。我的女儿似乎被网络世界完全吸引了进去,她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手机里度过,无论是学习还是娱乐,都离不开那个小小的屏幕。她的眼神里少了往日的活泼与好奇,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浸和疏离。
那段时间,女儿几乎与世隔绝。她不再出门,不再与朋友交往,整天沉浸在网络小说和二次元的虚拟世界里。她的世界变得越来越狭窄,现实与虚拟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我尝试与她沟通,但她总是避而不谈,或者用冷漠的态度回应我。
我很期望孩子可以走出网络世界,适量运动运动,改变日夜颠倒的生活习惯,慢慢学会做饭等,逐渐学会生活自理。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能复学,不是为了学历什么的,是让她走到同龄人的世界中,感受一下生活也许还有别的乐趣。去认识社会,认识世界,找到真正的自己,找到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
意识到需要帮助我的女儿改变
好在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偶然的机会在抖音中我听到郭磊老师的直播,连续听了很多天后,我了解到自己的教育问题,也掌握了一些新的教育方法。
接着,我在专家丁老师的手把手帮助下,开始治愈我的女儿。
在专家丁老师的剖析下发现,我和女儿之间存在了共生关系,由于我过往对孩子的过度包办,导致她对我的依赖性很强,就像我身上的小尾巴,黏连得很紧,很难割除。把女儿养成了一个不想独立、不知道怎么独立的、不懂得为自己负责、没有内在动力的人
丁老师教导我,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开始去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减少对孩子的包办。
从此我与女儿之间的对话,也不再只是日常的寒暄,而是围绕着一个重要的话题——独立。我深知,她已渐渐长大,需要学会独立面对生活的点点滴滴。
我先教女儿用一些家里的电器:微波炉、烘干机。我站在微波炉前,耐心地为她讲解如何操作,如何设定时间和温度,让她尝试自己热菜。我打开烘干机的门,详细地解释每一个按钮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我也尝试想尽办法让女儿和我一起做饭,在包饺子期间,她在旁边看着,并学着帮我包饺子,逐渐稍微动起来。
但是最初,孩子都只是很不情愿的做这些,单纯的是为了讨我开心,不过我也明白,女儿这二十几年养成的习惯不好改,需要点时间和精力。
这两天,女儿竟然看一些做菜的视频,平时总是嚷嚷着要吃外卖,或是随便吃点零食填饱肚子,现在竟然主动对做菜产生了兴趣。女儿还主动分享给我看,说她喜欢做法比较简单的菜,女儿的变化真的挺大的,虽说不一定很快就会做菜,至少在要独立、要健康饮食的引导下,她开始有一点点关注饮食了。
增加孩子内在力量
在丁老师的指导下,我明白孩子什么也不想做的状态是源于她内在缺乏力量、动力不足。于是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进行赋能式沟通。
就像丁老师说的“通过一次次小小的成功,让孩子相信自己具备做成事情的能力和力量,往往能让孩子超越现在的行为表现,达到更好的表现,甚至会在新的事件和活动中取得成功。”我在丁老师的具体指导开始帮助孩子增加内在力量。
肯定孩子,并帮孩子把成功经验做迁移。从女儿感兴趣的服装设计和裁缝入手,去肯定女儿的作品,并不断启发女儿总结每一次在手工中成功的经验,并迁移到其他活动上。
我会去肯定女儿画的图纸、自己做的衣服,具体的夸奖了元素、和布料,女儿就非常高兴。我们计划着去一趟日本,因为她喜欢的服装品牌和爱好的东西都在日本,而且这次出行让女儿做攻略,借此培养她的出行计划能力。
逐渐放手,让女儿掌握对自己生活的自主权,并让她体会到自己行为的后果,让女儿学会为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负责。比如我现在开始让女儿自己把自己吃的碗收掉,自己拿自己需要的纸或者水什么的。◎ 我开始把自己的重心放在自己的事业上,不再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女儿身上。我开始尽量放手,把她当成一个大人看待,相信女儿自己会越来越成熟,我自己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不要太关注她。她需要我的时候我再给予帮助。这几天我和她说,你就当你一个人在家里生活,我只是客人来做客的,你就考虑怎么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经过两个月的指导,我的女儿终于可以照顾自己了在这两个月里,我逐渐开始对女儿状态进行接纳,帮助女儿掌握独立技能、给孩子赋能,提升她的内在力量。
慢慢的,我的女儿逐渐找回了状态!不但可以比以前提前早睡几个小时,还可以走出家门去转一转,也开始运动。陪女儿改变的这段经历,我想给所有正在面临和我同样困难的父母说一句:父母是孩子的引领者,我们的认知决定了孩子前进的方向,以及孩子能到达的地方,而我们的教育方式决定了孩子的成长模式。虽然我们是第一次做父母,但是我们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去做更好的父母,帮助孩子去成为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