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猪肉是我国餐桌上的常见食材。如何在享受其营养的同时,做出更健康的饮食选择?了解不同部位特点、食品安全知识,并从防癌角度科学认知红肉摄入,有助于我们更智慧地安排膳食。
猪肉的营养与科学了解
猪肉富含优质蛋白质、铁(易吸收的血红素铁)、B族维生素(尤其B1)等营养素,适量食用可提供必要营养支持。
需要科学了解的是:
1.基于研究证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红肉(包括猪肉)归类为2A类致癌物(对人可能致癌)。这主要反映长期、大量摄入红肉与某些癌症(如结直肠癌)风险存在潜在关联,并非指“吃猪肉就会得癌”。
2.癌症发生是遗传、整体饮食模式(如是否缺乏蔬果)、生活习惯(如吸烟、运动)、环境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一归因于猪肉或红肉不科学。
3.防癌关键点: 在整体膳食中控制红肉(包括猪肉)摄入量,并搭配大量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的食物,保持均衡。
食品安全:建议避免食用的猪肉部位
基于食品安全和健康考量,专家建议避免食用猪的以下部位:
1.肾上腺(俗称“小腰子”): 动物内分泌腺体,食用可能干扰人体生理功能,不利于健康。
2.淋巴结(灰白/淡黄色疙瘩状): 免疫器官,可能汇集动物体内处理过的有害物质,从食品安全角度不建议食用。
3.甲状腺(气管喉头前下部): 内分泌腺体,含高浓度动物激素,食用可能导致人体激素水平异常,影响健康。
如何健康选择与处理猪肉?
1.选正规渠道: 购买检验检疫合格的猪肉。
2.认清并剔除: 购买或处理时,主动剔除肾上腺、淋巴结、甲状腺等不建议食用的组织。
3.彻底煮熟: 确保完全煮熟,杀灭病原微生物。
均衡摄入,控制总量
1.将猪肉作为多种蛋白质来源之一,而非主要来源。
2.增加禽肉、鱼肉、豆制品摄入,丰富来源。
特别强调:多搭配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这不仅能平衡营养,其富含的膳食纤维、抗氧化物等对维护肠道健康、降低癌症风险有益。遵循膳食指南,控制红肉(猪牛羊等)总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一般建议成人每周红肉摄入量控制在300-500克熟重。
烹饪方式: 多采用蒸、煮、炖、快炒,减少高温煎炸、烧烤,后者可能产生潜在有害物质。
肿瘤科提醒
猪肉营养丰富,无需因IARC分类过度恐慌,但应科学了解其潜在风险,并重视食品安全。通过选择合格产品、规避风险部位、采用健康烹饪、严格控制总量并搭配大量植物性食物,我们完全可以安全、适量地享用猪肉。理性认知,均衡选择,适量摄入,这才是包含防癌智慧的健康饮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