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穿越到了《水浒传》的世界,你会怎么活下去?大多数人或许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上梁山”,认为那里是充满兄弟情义的避风港。然而,水泊梁山真的是一个和谐、理想的世外桃源吗?事实上,梁山的聚义厅虽然看似众志成城,却充满了尔虞我诈和潜藏的杀机。
例如,在著名的“大聚义”时,梁山兄弟们聚集一堂,举办了菊花大会,本该是团结一心的时刻,却差点引发内斗。宋江虽然心怀招安的计划,但并非所有兄弟都赞同。鲁智深和武松就曾公开表达不满,若不是宋江借助李逵的暴力行为“杀鸡儆猴”,这场冲突恐怕就无法平息。由此可见,梁山上的“好汉”其实大多数心怀私欲,甚至可以说很多人更倾向于利益最大化,毕竟在一百单八将中,哪一个不是为了自身利益而有所作为呢?
虽然梁山上有许多英雄豪杰,但真正的“好人”却屈指可数。譬如,林冲初次踏上梁山时,书中描述的水泊梁山环境就给人一种荒凉且恐怖的印象:“山排巨浪,水接摇天,乱芦丛中刀枪林立,怪树丛中剑戟交错。”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象,仿佛是恶行和暴力的象征。事实上,梁山就像是妖怪洞府一样,充斥着死亡的气息,尤其是在王伦、杜迁、宋万、朱贵这些山寨大王统治时期,山寨的环境更显得阴森恐怖。
梁山上,暗藏阴险的小人也并不少见。比如“矮脚虎”王英,他和燕顺在清风山落草为寇,按理说应该同生共死、肝胆相照。但由于王英看中了燕顺所杀刘高的妻子,两人反目成仇,爆发了冲突,这种情形实在是令人唏嘘。更为恶劣的是张青夫妇,他们在十字坡开设黑店,残忍地将过路客杀害,甚至做成包子馅供人食用。荒唐的是,武松竟然在听了张青的罪行后,依然没有采取行动除暴安良。
而宋江身边的心腹戴宗,也是一名典型的贪官。作为江州两院的押牢节级,他曾在宋江被押送到他手中时,曾想着如何从宋江身上榨取更多的利益,这足以证明他并非真正的忠良之士。更别提梁山军师吴用了,他虽然号称“智多星”,但他的心思更为复杂。吴用曾向宋江提议投降辽国,借此谋取更高的利益,这种背离忠诚的言论让宋江感到极为不满,幸好最终吴用没能实现这一背叛。
然而,梁山上最阴险狡猾的“好汉”莫过于那个在危机时刻明哲保身、总能做出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决定的人。他便是“临阵投敌”的“小旋风”柴进。在征方腊时,柴进化名“柯引”,投奔了方腊的阵营。表面上看,他似乎是为了潜伏在敌营中,借机瓦解方腊的势力,但他的动机却并不单纯。毕竟,征方腊之时,梁山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许多头领阵亡。柴进投奔方腊,实际上也有了“骑墙”的意味,他在等待着局势的变化,做好了两手准备。若梁山能胜过方腊,他就与梁山结盟;若方腊势如破竹,他便顺应潮流辅佐方腊,保全自己。
柴进投敌的行为在梁山中并非无前例,事实上,他在方腊阵营的表现也非常出色,短短半月便赢得了方腊的信任,成为了方腊的心腹。书中曾提到:“柴进奏道,‘陛下的运势日益强盛,若论江南,已属陛下囊中之物,未来更有广阔的前景。’”方腊因此非常高兴,任命柴进为中书侍郎,并且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柴进一跃成了方腊的驸马。
然而,柴进的忠诚并不坚定。实际上,宋江在回忆起柴进时,曾经有过怀疑:“柴进和燕青一直没有什么实质性表现,怕是已经投降了吧?”而柴进在见到方腊败局已定后,果断转向,与李应、朱仝等人联合,杀死了方杰。方杰曾以为柴进会与他共同对抗敌人,谁知他竟然与敌人联手,使得方杰倍感失望与心寒。
柴进的反复无常最终没有给他带来好运。朝廷也早已识破了他为自保而反复跳槽的伎俩,他曾是方腊的驸马,这个污点难以抹去。最终,他选择隐退,避免被朝廷追究责任。他心中也有一番苦涩的自省:“我曾是方腊的驸马,倘若朝廷知道,岂不是名声尽毁?”尽管如此,柴进依旧得以善终,这实在令人感到不公平。毕竟他不仅是一个朝廷的旧皇族后裔,还是个长期接济绿林好汉的人,按理说他早该被处决。但他凭借头脑聪明、善于权谋,最终活得相当长久,实在可以算作“人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