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吃肉来说,我的精神明显会好了很多”
“应对纷繁的世界,内卷的环境,吃素让我更加清心寡欲”
“今天吃点什么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说到饮食与营养,大家都知道“均衡饮食”是最重要的推荐。但是,对于吃素还是吃肉的偏爱总是会存在的,毕竟这些还可以满足我们的身体和心理的双重需求,实现那些适合于我们的健康与幸福。
抑郁症,已经成为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全球约有4.5%的人口患有不同状态、程度的抑郁症。在既往大家的认识中,吃素饮食者,对心血管健康、糖尿病等慢性病有益,但是却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吃素者可能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当然了也有的研究结果、结论却是刚好相反。
近年来,随着肥胖问题的日趋严重,清淡的素食也被大家所推崇,貌似只有这样的饮食才是现代人健康的饮食模式。然而,一项发表在“JAD(情感障碍杂志)”上,关于饮食与心理健康的研究却显示了让我们略有些惊讶的结果,即不吃肉的素食者罹患抑郁症的风险几乎是吃肉者的两倍。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吃素容易引发抑郁,还是说吃肉才会让我们的精神更加快乐和稳定呢。
对于吃素来说,我们想到更多的是清淡饮食,或者是出家人的清心寡欲,在传统的观念中,吃素的人不只是有清淡的饮食结构,更多的还有心境平和和精神状态的健康。与之相对,对于那些以吃肉为主的人群,更容易引发身体中的炎症反应,导致人体的情绪更加急躁。因此,在面对情绪烦躁等心理状态不适的时候,许多人会选择通过清淡的素食状态来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甚至尝试以全素饮食来求得身心平衡。
可是,“JAD(情感障碍杂志)”的纵向研究也是明确的摆在那里,吃素者患抑郁症的风险是吃肉者的2.05倍,貌似这样的原因与缺乏某些营养素有关。
其实,说起吃素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还是很复杂的,也会有着很多的干预性因素存在的,如饮食习惯、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多种因素可能成为干扰结果准确性的混杂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收入、教育水平、吸烟、饮酒、体力活动、慢性病史、营养摄入等。
对于吃素者来说,他们在很多方面具有着更优的条件。如吃素者受教育程度、人均收入普遍更高。大多数的吃素者从未吸烟、不经常饮酒,并且身体活动量的中位数更高。吃素者肥胖率和慢性病发病率更低,更有可能服用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这样的结果使得他们常被报告自身健康状况极佳。同时,吃素者还会表现出较低的每日能量、蛋白质、脂类、omega-3脂肪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维生素D、铁和锌的摄入量。他们更少的食用未加工或者轻微加工食品,但是,超加工食品的摄入量却更高。
然而,去掉诸多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表明,吃素者反而更易产生抑郁。为什么各方面都看似更健康的吃素者反而更容易抑郁?这样的结果可能与吃素的参与者有更高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和健忘比例。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首先,不吃肉的人可能更容易缺乏某些关键营养素,如维生素B12和Omega-3脂肪酸,这些营养素对大脑功能和情绪调节至关重要。
其次,吃素者可能面临更大的社会压力和心理负担,尤其是在以肉食为主的文化中。此外,抑郁症状本身也可能导致人们改变饮食习惯,选择不吃肉。
其实,饮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我们也是绝对不能以食素还是食肉来进行区分。素食对健康有很多好处,但是,他同样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当素食者缺乏某些关键营养素时。爱吃肉也是一种幸福,口感的幸福和心理的满足自然不要说,肉香带来的情绪稳定也是真实的。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最大程度的推荐确保饮食均衡,满足身体和心理的双重需求,才能更好实现全面的健康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