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少林寺突然变了模样。据多位游客现场反馈,原本标价60元的“少林欢喜地”素斋套餐悄然下架,连带着功德箱、扫码捐款机也消失不见。更让人意外的是,寺内僧人竟提着简陋的斋饭往禅房走,粗陶碗里盛着的不过是清水煮青菜,这场景与往日游客花高价才能吃到的“达摩豆腐”“罗汉汤”形成鲜明对比。
消息传出后,社交平台瞬间炸开了锅。有网友翻出2015年的旧账:当年50元一位的素斋已是豆芽、芋头、蘑菇等家常食材,如今涨到60元,菜品依旧老三样,性价比低到离谱。“花60块吃了盘炒包菜,汤里飘着零星菇片,感觉自己当了大冤种。”一位来自浙江的游客在评论区晒出账单,引发上万点赞。更有甚者翻出2025年7月的探店视频,画面中素斋馆服务员直言“汤要熬几小时”,却被眼尖的网友发现后厨用的是浓缩汤包。
但也有游客持不同意见。“逛完少林寺累得腿发软,总不能让大家饿着肚子下山吧?”一位河南游客表示,虽然价格偏高,但景区内餐饮本就不便宜,取消素斋反而给游客添堵。这种矛盾情绪在网络上持续发酵,有人翻出释永信时代的旧闻——2012年少林寺因景区乱象被文旅部整改,2022年又因4.52亿拍地进军房地产引发争议,商业化早已让这座千年古刹面目全非。
这场风波的背后,是少林寺掌门人的更迭。新任住持释印乐此前执掌白马寺20年,以“农禅并重”闻名,曾严令禁止商业化经营,要求僧人自种蔬菜、免费供水。7月29日接任后,他雷厉风行推行改革:停售素斋、撤走功德箱、关停武僧商业表演,甚至将方丈室的鎏金牌匾换成了普通木门。这种“刮骨疗毒”式的变革,与释永信时代形成鲜明对比——后者注册700多个商标,打造年收入超10亿的商业帝国,却因涉嫌挪用资金、违反戒律被联合调查。
“佛门不是马戏团,更不是摇钱树。”释印乐的改革直指核心病灶。据内部僧侣透露,新住持计划三年内彻底取消所有商业演出,取而代之的是“禅堂夜话”直播,让僧人回归晨诵佛经、午耕试验田的传统。这种回归本真的举措,在社交媒体引发两极评价:支持者认为“终于看到少林寺的样子”,反对者则担心“断了地方经济命脉”。
值得玩味的是,素斋取消后,寺内悄然出现免费施粥点。一口直径两米的铁锅架在山门前,僧人用柴火熬煮杂粮粥,热气腾腾的粥碗递到游客手中时,碗底还沉着几粒去年秋收的糙米。这种“随缘布施”的模式,与释印乐在白马寺推行的“茶水免费、香灰自取”如出一辙,让不少游客感叹“终于找回了古刹的温度”。
这场改革能否彻底扭转少林寺的形象?有网友翻出2025年7月31日极目新闻的报道:释印乐上任前,白马寺已连续三年获评“全国文明宗教活动场所”,寺内僧众自种的有机蔬菜不仅供自用,还定期送往养老院。这种“造血式”公益模式,或许能为少林寺提供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你对少林寺取消天价素斋有什么看法?是支持回归本真,还是认为应保留平价餐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