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都知道,一个狮群中负责捕猎的是成年雌性狮子,而成年雄性狮子则负责守护狮群领地——主要是确保自己后代安全,以及在必要的时候给雌性狮子提供帮助。
但是我发现很少有人知道,雄狮的狩猎能力是不如雌性狮子的,就是因为鬃毛的存在,对于非洲这种环境来说是巨大的负担,它们会有严重的散热问题。
雄狮无法长时间狩猎,即便它们有体型和力量的优势,但对付那些大型猎物的成功率可能也不如雌性狮子来的高,而那些需要追逐捕猎的猎物,雄狮更是毫无优势。
所以,作为一个团队,雄狮不参与狩猎还是比较合理的,留下来守护领地的收益可能比合作狩猎更高。
既然雄狮的鬃毛是巨大的负担,那它们为什么还要进化出这东西呢?
为了震慑对手?为了体现自己的健康状态?
所有作为第二性征的目的,都可以换做其它方面的特征,而不是鬃毛这种极具不划算的东西。
毫无疑问,鬃毛不是普通的第二性征,它肯定有自己无法替代的目的,不然在竞争激烈的非洲大草原,雄狮带着这样这样一个进化劣势,早就凉凉了。
我以前不知道在哪里读到过,雄狮鬃毛目的就是为了防止雄狮和雄狮之间打架时不受伤,这个观点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以至于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猫科动物狩猎的本能是咬住对手的脖子,同类打架时它们也会情不自禁地这么做,而鬃毛可以有效保护住雄狮的脖子,不至于受到致命的伤害。
为什么其它猫科动物没有鬃毛?
原因是其它所有猫科动物都是独居的,只有狮子是群居的,狮子同类打架的频率是其它猫科动物无法比拟的。
在很多人刻板印象中,一个狮群中只有一只雄狮,但实际上大多时候都有多只雄狮,而且这些雄狮通常还都具有血缘关系,它们一起成年,一起离开自己原有的狮群,组成雄狮联盟去入侵其它狮群。
也正因为入侵狮群的是多只雄狮组成的雄狮联盟,所以狮群中也必须有多只雄狮才行,不然它们根本无法抵御。
△ 非常出名的坏孩子雄狮联盟
雄狮组团,那谁是联盟的老大?唯一的办法就是打架,谁最厉害谁就是老大。
对于雄狮来说,组团时要打架,入侵狮群时要打架,守护狮群时更要打架(抵御入侵和威慑联盟成员),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如果雄狮没有鬃毛,它们会在同类竞争中付出巨大的代价。
其实,猫科动物本身就不是群居的料,只是在非洲这种竞争激烈的地方逼得它们非得走向群居。
真正适合群居的掠食者,是会想方设法避免打架造成不必要损失的,它们彼此稍微比划两下,一方感觉自己干不过,就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屈服信号”。
比如狼,它们的“屈服信号”就是翻肚皮,一只狼甚至都不需要打架,稍微吼两声,对手可能就会翻肚皮屈服了。
△ 一只宠物狗甚至只是看到另外一只过来,就直接露出肚皮表示屈服!
猫科动物因为基本是独居的,它们从来没有进化出“屈服信号”,只有干不过逃跑的,没有屈服加入的。
狮子也没有这种信号,它们结成群居模式后,只能不停打,打到对方服。
总之,猫科动物的群居成本是远高于其它动物的。
△ 雄性洞狮复原,©W. Gornig
洞狮被认为可能是群居的,但是它们灭绝了,因为气候变化。
然而,雄性洞狮是没有鬃毛的,这个可能也是它们灭绝最关键的因素之一。雄性没有鬃毛,又想要群居,那就意味着它们会在同类竞争中付出巨大的成本,以至于环境稍有变化它们的模式就无法继续了。
而现代狮子活了下来,因为它们有鬃毛,大大减少了群居打架付出的代价,或者说成本。
最后,再说一个,狮子鬃毛的存在是因为打架和结盟的证据。
查沃狮,这种狮子生活在肯尼亚查沃国家公园和坦桑尼亚的塞卢斯野生动物保护区中,它们最特殊的地方就是雄狮没有鬃毛。
△ 没有鬃毛的雄性查沃狮
之所以雄性查沃狮没有鬃毛,是因为它们的生活的区域过于炎热,热到雄狮根本负担不起鬃毛。
你猜查沃狮是怎么生活的?
这种狮子无法组成雄狮联盟,它们都只有一只雄狮去入侵狮群,而赢得比赛的雄狮也只会独占狮群,或者说它们的狮群中也只有一只雄狮。
另外,查沃狮的狮群也不是只有雌性负责捕猎,雄性也需要参与捕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