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肥胖已成为困扰很多人的健康问题。然而,在追求健康体重的过程中,不少人采用了不科学的方式,结果适得其反,甚至引发了一些紧急且严重的健康问题。
对于想要进行健康体重管理的人来说,不仅要掌握科学的减重策略,还需要了解一些减重相关紧急情况的应对方法,这样才能安全、高效地实现体重管理目标,维护自身健康。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哪些与减重相关的、容易被忽视的“危险杀手”呢?
低血糖晕厥
低血糖晕厥多是由过度节食或进食不规律引起的。其症状表现为头痛、视物模糊或头晕,身体有无力感或出现行走困难,行为混乱或思维不清,甚至晕倒。
急救措施:
立即让患者平卧,防止其受伤。随后呼唤患者,若患者意识清醒,可让其补充含糖食品,如蜂蜜水、糖果、含糖饮料等;若患者意识不清,切勿强行喂食,这时应将患者侧卧,以保证其气道畅通,避免发生窒息,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如果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要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运动损伤
在减重过程中,如果运动方式不当、运动强度过大,或者缺乏科学的指导,都可能导致多种运动损伤。下面介绍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及其急救措施:
1.肌肉拉伤与关节扭伤
肌肉拉伤与关节扭伤是较为常见的情况。肌肉拉伤大多是因为热身不足、运动强度过大,或是动作不规范,导致肌肉纤维撕裂,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有压痛感,严重时可能出现皮下瘀血,或是肌肉收缩时出现畸形。
踝关节扭伤(俗称崴脚),多由于落地时身体不稳或出现内翻动作,造成韧带损伤。
膝关节扭伤常见于关节处于半屈曲位时突然发生扭转的情况,如踢足球、跳跃等动作过程中。
针对这些损伤,急救措施可遵循POLICE原则。
P(保护):立即停止运动,避免进一步损伤,必要时用护具或绷带固定患处。
OL(最佳负荷):在可忍受的疼痛范围内进行轻度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
I(冰敷):受伤后48小时内,每2小时冰敷15~20分钟,减轻肿胀和炎症,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
C(加压包扎):用弹性绷带适度加压,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指为宜,减轻内出血和水肿。
E(抬高患肢):将受伤部位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促进静脉回流。
注意:急性期禁止热敷、按摩或使用红花油,以免加重肿胀。
2.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常由过量运动,导致骨骼肌细胞破裂,释放出肌红蛋白等所致。该病症表现为肌肉剧痛、无力,尿液呈现茶色,也就是出现血尿。
急救措施:
第一,立即停止活动,防止肌肉受到进一步损伤。
第二,鼓励患者大量饮水,优先选择清水或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争取使尿液颜色接近透明。
第三,立即送患者就医,其间不要进行热敷或按摩,也不要自行让患者服用止痛药。
中暑
运动时出汗多是常见现象,但要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以防中暑。医学上,中暑分为不同类型,症状各有不同。
一是中暑先兆,体温正常或略高(低于38℃),患者神志清楚,有头晕、头痛、乏力、口渴等症状。
二是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肉痉挛,伴有收缩痛,体温一般正常。
三是热衰竭,体温在38~40℃,可能出现晕厥,但几分钟内可自行恢复意识,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损伤表现。
四是热射病,体温达到40℃及以上,皮肤干热且无汗,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如昏迷、全身抽搐、谵妄等,这是中暑中最严重的类型,致死和致残率都很高。
急救措施:
一是转移,迅速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或16~20℃的房间,让其平卧并垫高头部,解开衣领以利呼吸和散热。
二是降温,可用冷水擦浴全身,更换干净衣物,开风扇促进散热;也可在额头、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动脉处放冰袋。有条件的每10分钟测一次体温。
三是补水,若患者意识清楚且未抽搐,可少量多次喝淡盐水;严重者暂不补水。
四是送医,现场处理后需送医。若体温超过40℃、有意识改变或抽搐,要边降温边尽快送医院救治;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文:湖南省人民医院 程婷 陈芳
编辑:穆薪宇李诗尧
校对:杨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