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在现代医学中常被归类为一种脑血管意外,表现为突发性肢体偏瘫、言语不清或意识障碍。然而,在中医理论中,这种病症往往与"气虚血瘀"密切相关。许多患者长期依赖西药控制症状,却忽略了内在气血运行的失衡,导致后遗症迁延不愈。今天,我们就从中医角度深入解析脑梗的病因与调治方法。
气虚血瘀:偏瘫的"根本原因"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若年高体弱、久病耗伤,或情志不畅、饮食不节,会导致气虚推动无力,血行不畅;或因痰浊内生,阻滞脉络,气血不能濡养肢体。气虚血瘀时,易形成"中风"——这是一种气血逆乱的病理状态,类似于西医所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医林改错》有言:"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这里的描述与脑梗的病理机制高度吻合。气血瘀阻时,肢体失于濡养,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此外,气虚血瘀者常伴有面色萎黄、气短乏力、舌质紫暗等表现,这些都是气血运行不畅的典型证候。
案例分享:从气血论治,标本兼顾
曾有一位58岁的男性患者,突发左侧肢体偏瘫1月余,经西医抢救后遗留左手握力差、左下肢行走拖曳。就诊时,患者面色晦暗,言语欠清,舌淡紫有瘀斑,脉沉涩。
辨证分析:
治疗方案:以"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为主,选用黄芪、党参补气健脾;当归、川芎活血养血;地龙、水蛭破血逐瘀;石菖蒲、远志化痰开窍。
疗效:
1疗程后,肢体力量增强,可扶杖行走。加鸡血藤、丹参增强通络之力,继续调理2疗程,言语转清,生活基本自理。后期加入杜仲、桑寄生补肾强骨,巩固疗效。
现代医学治标,中医治本
溶栓治疗虽可及时开通血管,但无法改善气血瘀阻的内在病机,后遗症往往难以完全恢复。而中医通过益气活血、疏通经络,不仅能改善症状,更能促进功能重建,提高生活质量。
日常调护建议
脑梗后遗症虽然棘手,但通过中医辨证调理,从气血论治,配合科学康复,往往能收获良好效果。(注:具体用药需个体化辨证,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调理。)
下一篇:暑去凉来,立秋养生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