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缺血性脑卒中)和脑溢血(出血性脑卒中)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 “急性杀手”,二者发病急、进展快,若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可能留下终身残疾甚至危及生命。了解其诱因和症状,掌握快速识别方法,能为救治争取宝贵时间。
脑梗:脑血管被 “堵住” 的致命危机
脑梗多因脑血管被血栓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长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主要诱因,这些疾病会使血管壁硬化、管腔狭窄,就像 “生锈的水管”,易被血液中的 “杂质”(血栓)堵塞。数据显示,高血压患者脑梗风险是常人的 3-4 倍,糖尿病患者风险增加 2 倍。
不良生活习惯也推波助澜:长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酗酒导致血压波动,诱发血栓形成;久坐不动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栓易在血管内 “定居”。此外,心房颤动患者心房内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脑部,约 20% 的脑梗由此引发。
脑溢血:脑血管 “破裂” 的突发灾难
脑溢血则是脑血管破裂出血,多与高血压控制不佳相关。血压骤升时,硬化的脑血管像 “老化的气球” 不堪重负,瞬间破裂。研究发现,收缩压超过 160mmHg 的人群,脑溢血风险是正常血压者的 5 倍,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用力排便等都可能成为 “导火索”。
脑血管畸形、动脉瘤也是隐患,这些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血管异常,如同 “定时炸弹”,在血压波动时易破裂。长期吸烟、酗酒会削弱血管弹性,进一步增加破裂风险。
症状相似却各有特点,“FAST 原则” 快速识别
脑梗和脑溢血症状有共性,可通过 “FAST 原则” 判断:F(Face 面部) 一侧面部麻木、口角歪斜,微笑时两侧不对称;A(Arm 肢体) 单侧手臂无力或无法抬起,双手平举时患侧下垂;S(Speech 言语) 说话含糊不清、词不达意;T(Time 时间) 出现上述症状,立即拨打 120。
细微差别需留意:脑梗多在安静时发病(如睡眠中),头痛较轻,常伴随单侧肢体麻木;脑溢血多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发,头痛剧烈、呕吐频繁,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嗜睡、昏迷)。
黄金时间窗,每分每秒关乎生死
脑梗的黄金治疗时间为发病后 4.5 小时内,可通过静脉溶栓或动脉取栓恢复血流,每延误 1 分钟,脑细胞死亡约 190 万个。数据显示,发病 1 小时内治疗的患者,功能恢复概率比 6 小时后治疗者高 3 倍。
脑溢血虽无溶栓机会,但早期干预同样关键。发病后 6 小时内是脑水肿高峰期,及时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能减少脑组织损伤。若延误治疗,脑水肿压迫脑干,可能导致呼吸心跳骤停。
预防与急救,缺一不可
预防需从控制基础病入手:高血压患者每天测血压,规律服药;高血脂者少吃动物内脏,定期查血脂;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避免波动。养成健康习惯:戒烟限酒,每周运动 3-5 次(如快走、游泳),饮食低盐低脂,多吃蔬菜、粗粮。
急救时牢记: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防呕吐物窒息),勿随意搬动;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记录发病时间,告知医生症状出现的准确时刻。
扬州华东慧康医院提醒,中老年人、有基础病者是高危人群,若出现突发头痛、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哪怕症状短暂缓解(“小中风”),也需立即就医。脑梗和脑溢血虽凶险,但早预防、早识别、早治疗,能显著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记住:与时间赛跑,才能为生命赢得转机。
上一篇:我也要迪士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