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许多被称为名将的人,通常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征战,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大多数名将都有多次胜利和战功,这使得他们的名字响彻千古。然而,也有一些人因为一场战斗而名声大噪,历史上便有这样的人物,他便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赵奢之所以能够凭一场战役就闻名,究竟是因为什么呢?他在那场战斗中击败了谁,又为何能一举成名呢?

赵奢,这位赵国的马服君,虽然姓赵,但他并非出自豪门望族。他年轻时,仅仅是赵国的一个普通税务官员,每日奔波于各户之间,按时收取税款。对于那些普通百姓来说,若能缴纳上税便心安理得,因为若不交税,后果可能十分严重。然而,赵奢的工作并不总是那么轻松。对于那些贫困的百姓来说,交税并不算什么大事,最难处理的,往往是那些富贵之家。在一次次的收税工作中,赵奢遇到了各种情况,大多数时候,税款都能顺利收缴。但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棘手的对象。

赵奢来到了一座高墙深院的宅子前,这座宅子看起来极为奢华,显然非凡人之家。他看见院门口有几个家丁站岗,知道这里的主人身份不简单。赵奢心里明白,管他是谁,税款必须如数收回,这是国家的法律,也是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于是,他上前敲门,询问税务事宜。谁料,门内的人告诉他,这里是平原君赵胜的府邸。

平原君赵胜是赵国的大臣,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弟弟,不仅是赵国的一员大将,而且因其显赫的地位与卓越的功勋,声名远扬。然而,这些赵奢并未理会。无论对方是谁,税款必须如数缴纳。于是他按照职责上前收税,但遭到了平原君家丁的强烈反抗,最终两方发生了争执。赵奢并非愚勇,他知平原君权势庞大,明白贸然冲突只会让自己处于不利地位。于是他带着手下暂时退了出来,但心中早有打算,准备根据赵国的法律采取行动。

他依法捉拿了平原君府中的几位管事之人,然而平原君依然拒不交税,甚至做出了更加激烈的反应。赵奢在这种情况下不得已采取了极端手段,最终将那几人杀害。赵胜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他认为自己受到侮辱,作为赵国的贵族,岂能容忍他人如此轻视自己?于是,他决定以严厉的惩罚来震慑那些敢于挑战权威的人。

然而,赵奢并不打算束手就擒。他知道,自己已经处于一个不利的局面,因此,他打算向平原君说明这一切背后的道理。在即将被处决之前,赵奢跪在平原君面前,语重心长地说道:“您是赵国的名门望族,您深知国家的存亡对每个人的重要。如果您不交税,百姓也会效仿您,那么国家将会陷入困境,您的财富又怎能保得住?”赵奢的这番话使平原君深感震动,意识到如果不保护国家的税收,最终受损的将不仅是百姓,而是整个国家的未来。经过短暂的沉思后,平原君决定放赵奢一条生路,不仅未对其加害,还将他推荐给了自己的哥哥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见识过赵奢的聪慧与眼光之后,深感佩服,便将赵奢提拔为全国税务主管。赵奢上任后,凭借其卓越的管理能力,帮助赵国加强了税务征收,国家的财政状况也日益改善,国库逐渐充盈。

时间流逝,公元前270年,秦国凭借商鞅变法崛起,日益强盛,已经不满足于关外的疆土,开始着眼中原。而六国对秦国的警惕心也越来越重。秦国渴望扩展版图,然而六国间的联盟使得秦国的每一次行动都被严密监控。此时,秦国的大将魏冉领兵进攻齐国,而秦国谋士范雎则认为这是错误的战略,他建议秦国应该先攻占韩国和魏国,为进一步扩张创造条件。范雎的建议得到了秦王的认可,而这就意味着,秦国的下一个目标可能是赵国。

赵国正值“胡服骑射”改革的巅峰时期,国力强盛,但仍面临秦国的威胁。为了削弱赵国,秦国出兵围困了赵国偏远的阏与城。这座城池并不重要,因此赵国的将领们普遍认为,不值得为此浪费兵力。然而,赵奢与廉颇持不同意见,他认为“狭路相逢勇者胜”,坚定主张立即支援。

赵王最终决定派赵奢前往收复阏与。为了不让秦军得知赵军的动向,赵奢故意拖延兵力调动的时间。秦军的间谍被赵奢识破,而赵奢则将其善待,放其归去,令秦军放松了警惕。赵奢趁机迅速集结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夜行军,赶在秦军之前成功抵达阏与,并占据了有利的高地。

在随后的战斗中,赵奢凭借地形优势与赵军的精锐战力,成功击退了秦军,保住了阏与。这场战斗的胜利,不仅是赵国的一次小小胜利,更是整个六国的胜利,它打破了秦国“不败神话”,鼓舞了六国的士气,也让秦军在接下来的多年里,都不敢再轻易发动进攻。

阏与之战的胜利让赵奢声名远扬,成了赵国乃至整个战国时期的英雄人物。这一场看似小小的胜利,实际上为赵国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和战略利益,深刻改变了六国与秦国的对峙态势。赵奢的名字,因这场战斗而被历史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