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化名)今年刚满45岁,却已是邻里皆知的“酒疯子”。近十年来,他每日必饮半斤白酒,近半年逐渐出现双手颤抖、走路跌撞的症状。一周前,他突然神情恍惚,眼球不自主转动,在院子里喃喃自语。送医后,MRI显示他的丘脑和脑干出现对称性病变——典型的韦尼克脑病表现。紧急静脉注射维生素B1后,他的眼球运动奇迹般地在24小时内开始恢复,但医生告诉家属,他的记忆力可能永远无法完全复原。
韦尼克脑病(Wernicke’s encephalopathy,WE)是一种因维生素B1(硫胺素)严重缺乏导致的急性脑功能紊乱综合征。1881年,德国医生卡尔·韦尼克首次在三位酗酒患者中发现这一疾病,当时三位患者最终全部死亡。这种疾病本质上是一种“大脑能量危机”——维生素B1作为糖代谢中关键酶的辅因子,一旦缺乏将导致脑细胞能量供应中断,进而引发脑组织乳酸堆积、酸中毒和神经损伤。
长期酗酒者成为韦尼克脑病的“重灾区”并非偶然,酒精通过三重机制掠夺人体内的维生素B1:酒精直接损伤胃黏膜和肠上皮细胞,使维生素B1在十二指肠的吸收率下降50%以上。
慢性肝损伤使硫胺转化为活性焦磷酸硫胺素的能力下降,即使有摄入也难以利用。每日300ml以上的饮酒量(约半斤白酒)常导致患者“以酒代餐”,连续多日不进食。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酗酒人群中韦尼克脑病的患病率高达35%,远高于普通人群的0.04%~0.13%。更令人警惕的是,每天饮用2两(约100ml)白酒持续20年,即可达到显著风险阈值。
从“酒鬼”到“酒疯子”的转变。韦尼克脑病的经典三联征如同身体的求救信号。眼球运动障碍:水平或垂直性眼球震颤(眼球不自主摆动)、眼肌麻痹(视物重影、上睑下垂),这是最早出现的警示信号:
共济失调:小脑蚓部受损导致共济失调,患者站立时双脚分开、步履蹒跚,严重时无法独立行走 。
精神异常:注意力涣散、时空定向障碍、情感淡漠,甚至出现虚构记忆( Korsakoff综合征)。值得注意的是,仅20%的患者会同时出现完整的三联征,多数仅表现1-2种症状。
预防的关键在于风险人群的维生素B1强化,每日口服硫胺素100mg,肌肉注射硫胺素每周100mg。需警惕的是:未补充维生素B1前禁止输注葡萄糖!因为葡萄糖会加速残余硫胺素消耗,诱发昏迷。
即使经过规范治疗,约50%患者会进展为柯萨可夫综合征——一种以虚构记忆、顺行性遗忘为特征的痴呆状态。
韦尼克脑病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酒精对神经系统的隐秘伤害。那些被称作“酒疯子”的步履蹒跚者,实则是大脑在维生素枯竭中的最后呼救。预防只需每日几毫克的维生素B1,却能让无数酗酒者免于脑衰竭的深渊。
专家简介
李薇
李薇:中共党员,成瘾医学科副主任,主治医师,心理治疗师,医学硕士,毕业于河北大学,先后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学习。河北省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组成员,河北省名医学会精神与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精神科临床及心理治疗工作20余年,在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论文并参编著作。参与多个省市级科研项目的开展,获市科技进步奖。主要擅长酒精性相关障碍、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心身疾病、失眠症及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和家庭问题的诊治。
作者简介
于子聪
于子聪:本科学历,护师,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参加工作,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4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精神科护理经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获得“核酸采样先进个人”荣誉。2018年参与省级科研项目“河北省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2021年、2022年参加过院内多维质量管理工具特训营。曾两次担任科室质量改进活动的组长。擅长酒依赖疾病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技术等、擅长运用FOCUS-PDCA管理工具。
成瘾医学科简介:
成瘾医学科是我省最早成立的戒酒中心,是我省物质滥用和依赖的研究与临床治疗特色科室,曾进行多项有关物质滥用和依赖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在临床治疗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瘾医学科主要收治酒精使用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心理障碍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能有效解决对酒精等精神活性物质的成瘾问题,以及合并焦虑、抑郁及精神病性障碍等问题。该科医疗护理团队临床经验丰富,亚专业特色突出,管理科学严谨,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受到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认可和赞誉。
科室现有编制床位41张,并有住院患者的餐厅及活动场所,康复设施一应俱全,同时科室技术力量雄厚,具有一支医、教、研的专业队伍,其中包括主任和副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治医师4名、主管护师3名,硕士以上学历3人,成员梯队组成合理,先后承担河北大学、华北理工大学、承德医学院相关教学任务及实习学生带教工作,得到学生的高度认可和赞誉。
供稿科室 | 成瘾医学科
审核 | 李薇
责编 | 王熙
审核 | 马克谨
01
0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