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国家,妊娠合并乙型肝炎非常常见。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HBV)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育龄女性面临乙肝病毒(HBV)感染时,常担忧乙肝病毒影响胎儿健康。
如果感染了乙肝,备孕或怀孕女性如何安心渡过孕期,孕育健康宝宝?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消除恐慌。
1.母婴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孕妇体内高HBV-DNA水平。当血液检测HBV-DNA水平>2×105IU/ml,母婴传播的风险显著增高。
母婴传播通常发生在分娩过程或产后,宫内感染不常见。分娩时胎儿或新生儿暴露于母体的血液和其他体液中,产后宝宝与宝妈密切接触,均可引起HBV感染。
2. 检测与诊断。在孕早期社区检测或者初次产前检查时,医生会常规给孕妇免费检测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如果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需进一步检测乙肝病毒载量、肝功能和肝脏超声检查,判断是否肝炎活动。
3.抗病毒治疗。如果HBV-DNA>2×105IU/ml,说明病毒传染性高,需在妊娠24~28周知情同意后开始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抑制HBV复制,降低胎儿感染HBV的风险。
抗病毒药物一般服用到产后即可停药。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替诺福韦、替比夫定等。替诺福韦和替比夫定属于美国FDA妊娠安全分类的B类药物,在妊娠中晚期应用抗病毒治疗,在出生缺陷及胎儿生长发育等方面的指标,与未服药人群相比,无明显差异。
如果出现肝功能异常,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护肝治疗。
4.分娩方式方面,乙肝感染不是剖宫产手术指征。宝妈担忧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吞咽含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羊水或阴道分泌物感染乙型肝炎。
研究表明,新生儿采取主、被动联合免疫的预防方案时,剖宫产和经阴道分娩的胎儿乙型肝炎感染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乙型肝炎孕妇自然分娩与非携带者处理相同,但应避免产程过长。
5.新生儿免疫。对于母亲是HBsAg阳性的新生儿,采取主、被动联合免疫接种方案是阻断HBV母婴传播最重要的措施。应在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尽快完成乙肝疫苗和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的联合免疫接种,之后按照国家免疫程序于1月龄和6月龄各注射一次乙肝疫苗。
6.母乳喂养。无论孕妇血液检测时HBV-DNA水平高低,均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并不增加HBV母婴传播的潜在风险,母乳喂养是相对安全的。但是,如果乙肝宝妈出现了乳头皲裂或出血,需暂停母乳喂养,待伤口愈合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7.日常生活方面。清淡饮食,注意饮食均衡,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减轻肝脏负担。平时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宝宝的生活用品专用,降低病毒的传染风险。
【重要提醒:本文出于科普之目的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诊疗之依据,具体请就医并遵医嘱】
【来源: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妇产科 副主任医师 李彩云】
【编辑:san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