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夏去秋来,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经过夏季的漫长煎熬,人体消耗很大,进入秋季,此时自然界由“生长”转向“收藏”,人体气血运行也相应变化。中医养生讲究“顺时养生”,“天人相应”。
核心原则:收敛阳气,养阴润燥,健脾护肺
1. 精神调养:安宁心神,收敛神气
顺应“秋收”之气:秋属金,对应肺,肺主肃降、收敛。情绪上应避免大悲大喜、烦躁易怒,保持心态平和、宁静,以顺应秋季收敛的特性。可以多接触大自然,登高望远,开阔心胸。
防“悲秋”情绪: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季让人感到悲伤肃杀,这个时候可多参与愉悦身心的活动,听舒缓音乐,与亲友相聚,避免独处伤怀。
2. 起居调养:早卧早起,防凉避燥
调整作息:《黄帝内经》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建议晚上比夏季稍早入睡(如10点左右),以顺应阳气收敛;早上早起(如6点左右),以舒展肺气。
在于避免过早过度添衣,但要特别注意腹部、背部和脚部的保暖。尤其入睡时盖好薄被,防止夜间着凉。所谓“春捂秋冻”,是指让身体适当感受凉爽,以增强耐寒能力,但绝非挨冻,尤其体弱者和老人小孩要避免受凉。关键部位(腹部、脚踝、颈背)不能冻。
保持环境湿润:秋季燥气渐盛,可在室内使用加湿器,或在房间放一盆清水,增加空气湿度,防止呼吸道干燥不适。
3.饮食调养:少辛增酸,滋阴润肺,健脾养胃
核心:润燥养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秋季燥邪当令,易伤肺津,导致口干、咽干、鼻干、皮肤干燥、干咳甚至便秘等。
少辛:减少葱、姜、蒜、辣椒、花椒、韭菜、烈酒等辛辣发散之物的摄入。辛味发散,不利于秋季阳气的收敛,且易加重燥热。
增酸:适当增加酸味食物,如山楂、葡萄、柚子、石榴、柠檬、乌梅、醋等。酸味能收敛肺气,生津润燥。
滋阴润肺:这是立秋后饮食的重中之重。
多食用:白色食物:中医认为白色入肺。如:莲藕、百合、银耳、雪梨、荸荠、山药、莲子、白萝卜、冬瓜、杏仁、豆浆、牛奶等。
多汁水果:梨(生吃清热,熟吃滋阴)、苹果、葡萄、柚子、柿子(熟透)。
滋阴生津食材:沙参、玉竹、麦冬、石斛(可煲汤或泡水)、蜂蜜(温水冲服润肺通便)。
健脾养胃:夏季贪凉冷饮易伤脾胃,且“培土生金”(脾土健旺能滋养肺金)。立秋后可适当吃些健脾益气的食物,如:小米、南瓜、山药、莲子、芡实、薏米(炒薏米更温和)、红枣、栗子等。粥品(如百合莲子粥、山药小米粥、银耳雪梨羹)是极好的选择,易消化又滋养。
4. 运动调养:舒缓收敛,避免大汗
原则: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避免大汗淋漓,以免耗伤津液和阳气(“无泄皮肤”)。选择相对舒缓、柔和的运动。如散步、登山、瑜伽和八段锦等运动。
5. 重点部位防护:养护肺脏
防寒保暖:尤其注意胸背部保暖,避免受凉诱发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腹式呼吸/深呼吸练习:每天可进行数次深呼吸练习,特别是腹式呼吸,有助于增强肺功能,宣发肺气。
穴位保健:按摩迎香穴:(鼻翼两侧凹陷处)可宣通鼻窍,预防感冒。
敲打/按揉肺经: 沿手臂内侧前缘(大拇指一侧)从上往下轻轻敲打或按揉。
立秋养生的关键在于把握收字诀:收敛神气(精神安宁)、收敛津液(防汗出过多)、收敛阳气(早睡保暖)。核心在于滋阴润肺以对抗燥邪,同时不忘健脾养胃以固后天之本。饮食上少辛增酸、多食甘润,起居上早睡早起、防凉避燥,运动上舒缓有度,情志上安宁平和。如此顺应天时,才能为秋冬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专家简介:
李林:主治中医师,心理治疗师,针灸师,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 从事中医临床20余年,主持多项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疾病的研究。对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睡眠障碍均有深入研究。尤其擅长以中医药物和非药物疗法治疗精神疾病和各种身心疾病。
作者简介:
于海珠:主治中医师,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中医系(现河北中医药大学),曾跟从省医院张建英主任医师临床学习,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运用中药、针灸、穴位贴敷等治疗各种焦虑、抑郁、失眠等各种神志病、月经不调、痛经、慢性疲劳综合征、脾胃病等身心疾病。
物理治疗科简介:
物理治疗科由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室(MECT)、针灸室、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室组成。负责全院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针灸治疗及门诊患者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科室现有医疗、麻醉、中医及护理人员共8人。其中高级职称1名、副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5名,初级职称1名。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使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病人意识丧失,皮层广泛性脑电发放和全身性痉挛,以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在治疗前使用麻醉剂和肌松剂,使电痉挛治疗过程中病人的痉挛明显减轻或消失。此技术治疗效果好、适应症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适用于中重度抑郁、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以及药物难治的各种精神障碍。
针灸是通过刺激人体一定部位(腧穴),以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协调脏腑阴阳等作用,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癫狂、失眠、焦虑、躯体化障碍等疾病的目的。科室开展多种针刺和灸法治疗。主要有普通针刺、电针、头针、耳穴压豆和子午流注等多种针灸手法。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是一种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改变皮层细胞的膜电位,使之产生感应电流,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的刺激治疗技术。是纯绿色、安全无痛的治疗方法。疗效确切、无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对认知功能无损伤。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睡眠障碍、抑郁症、强迫症、双向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小儿自闭症、多动症等疾病的治疗。
物理治疗科工作人员不断加强对物理治疗技术的学习和总结,本着开拓创新、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不断挖掘技术潜能,提高技术水平,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供稿科室 | 物理治疗科
团队成员 | 李林、高淑会、吴梦雪、魏佳影
审核 | 高淑会
责编 | 王熙
编审 | 马克谨
01
02
03